千里有家归未得。可怜长作滇南客。
愁见陌头杨柳色。伤远别。多年故国曾攀折。
望断乡山音信绝。那堪烽火连三月。
夜夜相思头欲白。心似结。五更梦破闻啼鴂。
千里有家归未得。可怜长作滇南客。
愁见陌头杨柳色。伤远别。多年故国曾攀折。
望断乡山音信绝。那堪烽火连三月。
夜夜相思头欲白。心似结。五更梦破闻啼鴂。
这首明代杨慎的《渔家傲》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战乱之苦。首句“千里有家归未得”直接道出了诗人的游子身份和对家乡的渴望,然而现实却是远离故乡,无法归去。接着,“可怜长作滇南客”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长期滞留异乡的无奈与哀愁。
“愁见陌头杨柳色”,通过常见景物引发思乡之情,看到路边的杨柳,诗人不禁触景生情,想起曾在故乡攀折过的杨柳,倍感伤怀。“伤远别”四字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亲友离别的痛苦记忆。
“望断乡山音信绝”写诗人遥望家乡,却连简单的消息也得不到,孤独与绝望油然而生。“那堪烽火连三月”则揭示了战乱的背景,加剧了诗人的焦虑和思念,夜晚的烽火更是加深了他的愁绪,以至于“夜夜相思头欲白”。
最后两句“心似结。五更梦破闻啼鴂”以生动的比喻收尾,形容诗人的心境如同纠结的绳结,无法解开,五更时分的鸟鸣(鴂,杜鹃)又将他的梦境打断,加深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忧虑,使他的内心更加沉重。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作者在战乱中的思乡之情和生活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