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阶除处处幽,一凉如水入深秋。
林花欲放堪浇酒,身事无端更倚楼。
青草蒙茸随雨化,白云缥缈自天游。
蒲团试问安禅老,可识人间半点愁。
佛子阶除处处幽,一凉如水入深秋。
林花欲放堪浇酒,身事无端更倚楼。
青草蒙茸随雨化,白云缥缈自天游。
蒲团试问安禅老,可识人间半点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寺院景象。首句“佛子阶除处处幽”,以“幽”字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仿佛引导读者步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一凉如水入深秋”一句,通过细腻的比喻,将清凉的感觉与深秋的季节特点相结合,给人以清凉舒适之感。
“林花欲放堪浇酒,身事无端更倚楼”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花儿似乎在等待绽放的时刻,诗人则选择在楼阁上独饮,享受这份宁静与自我反思。这里的“身事无端”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知,而“更倚楼”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状态的接纳与欣赏。
下半部分“青草蒙茸随雨化,白云缥缈自天游”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青草在雨水的滋润下生机勃勃,白云在天空中自由飘荡,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蒲团试问安禅老,可识人间半点愁”两句,以禅宗文化为背景,通过询问“安禅老”是否能理解人间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探索。在这里,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世俗烦恼的答案,体现了其内心深处对于精神解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院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超脱与精神自由的心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思。
六百里巉岩,岚光霁后添。
经年吟未得,尽日看无厌。
僧舍青当槛,人家翠满檐。
气蒸丹水碧,脉润紫芝甜。
岭碍翻云鹘,峰遮落海蟾。
涧深春有冻,影阔夏无炎。
势斗嵩并华,名欺霍与灊。
石危蹲虎脚,松老咤龙髯。
晓榻便攲枕,晴楼懒下帘。
未能栖岫幌,犹道佐彤襜。
望久衣襟湿,登多屐齿粘。
何当随四皓,深隐避猜嫌。
勤王修岁贡,晚驾过郊原。
蔽芾馀千本,青葱共一园。
芽新撑老叶,土软迸深根。
舌小侔黄雀,毛狞摘绿猿。
出蒸香更别,入焙火微温。
采近桐华节,生无谷雨痕。
缄縢防远道,进献趁头番。
待破华胥梦,先经阊阖门。
汲泉鸣玉甃,开宴压瑶樽。
茂育知天意,甄收荷主恩。
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
未复金銮召,年年奉至尊。
吴山草长春暖时,吴人髻中金卷箷。
家家馈荐作寒食,贫富丰俭要适宜。
富兼庶品助取醉,贫得胜具兼哦诗。
金瓶玉箸固华丽,雕章缋句真瑰奇。
西溪友生居占野,不务结屋留园葵。
岁时供给不外索,野花满院蔬本肥。
今朝怀我寄馀剂,色照匕箸光陆离。
我惭此腹负此物,但用当肉无它辞。
旧闻书生饭不足,朝暮齑盐只充腹。
劝餐齿颊杂宫商,若比哥舒荐梁肉。
我歌短章持报辱,恐子诗成费追逐。
好音佳惠不敢虚,寄以离骚三十六。
风声从臾,云意商量,连朝滕六迟疑。
茸帽貂裘,兔园准拟吟诗。
红炉旋添兽炭,办金船、羔酒熔脂。
问剪水,恁工夫犹未,还待何时。
休被梅花争白,好夸奇斗巧,早遍琼枝。
彩索金铃,佳人等塑狮儿。
怕寒绣帏慵起,梦梨云、说与春知。
莫误了,约王猷、船过剡溪。
水精为宫玉为田,姮娥缟衣洗朱铅。
宫中老兔非日浴,天使洁白宜婵娟。
扬须弭足桂树间,桂花如霜乱后前。
赤鸦相望窥不得,空疑两瞳射日丹。
东西跳梁自长久,天毕横施亦何有。
凭光下视罝网繁,衣褐纷纷漫回首。
去年惊堕滁山云,出入虚莽犹无群。
奇毛难藏果亦得,千里今以穷归君。
空衢险幽不可返,食君庭除嗟亦窘。
令予得为此兔谋,丰草长林且游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