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架疏林漏月明,藤轮小凭纳宵清。
瓜葫磊砢论庭实,箫管中和辨乐声。
露地及忘炎暑在,秋河先见夜云轻。
一身自了从人说,历劫逃虚不近名。
萝架疏林漏月明,藤轮小凭纳宵清。
瓜葫磊砢论庭实,箫管中和辨乐声。
露地及忘炎暑在,秋河先见夜云轻。
一身自了从人说,历劫逃虚不近名。
这首《纳凉》诗,由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描绘了一幅夏日纳凉的宁静画面。
首句“萝架疏林漏月明”,以“萝架”与“疏林”构成画面的主体,月光透过稀疏的树林,洒在萝架之上,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明亮的氛围。次句“藤轮小凭纳宵清”,藤轮是纳凉的器具,诗人通过“小凭”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藤轮上享受夜晚清凉的情景。接下来,“瓜葫磊砢论庭实”,描述了庭院中瓜果堆积,人们在谈论瓜果之事,增添了几分生活情趣。“箫管中和辨乐声”,则展现了音乐之美,箫管之声和谐悦耳,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雅致。
“露地及忘炎暑在”,露地是指地面因露水而显得湿润,这里借以表达夏日的凉爽,让人们忘记了炎热。“秋河先见夜云轻”,秋河指的是秋天的银河,诗人通过“夜云轻”描绘了夜晚天空的景象,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凉爽秋意。“一身自了从人说,历劫逃虚不近名”,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即使外界评价如何,他也能保持自我,不被名利所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日纳凉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超然的态度。
秋阴闭秋色,何处动悲凉。
有叟傅岩隐,明时潘鬓苍。
残书几箧蠹,寒菊半篱荒。
惟学春秋者,时时到草堂。
凉吹拂衣袂,助我上高台。云檐风栋,窗户绝纤埃。
四绕江山雄丽,万古盘龙踞虎,壮气锁崔嵬。
二水中分远,艇子自归来。望白云,迎碧汉,俯长淮。
铎声到耳,亭亭孤塔现林隈。
烟惹宫城深树,日照酒楼帘幕,物象眼前排。
长啸下梯径,欲去更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