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罘罳,金屈戌。花影交加,昨夜扶行处。
欲嗽还惊兰玉饫。低锁轻喉,不放随风去。
怪重来,偏未遇。窗外濛濛,立尽三更雨。
不是嗽声能听取。便认衣香,难捉迷藏住。
粉罘罳,金屈戌。花影交加,昨夜扶行处。
欲嗽还惊兰玉饫。低锁轻喉,不放随风去。
怪重来,偏未遇。窗外濛濛,立尽三更雨。
不是嗽声能听取。便认衣香,难捉迷藏住。
这首《苏幕遮·窗下听咳声》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此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深夜在窗下聆听咳嗽声的情景,充满了幽静与神秘的氛围。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如“粉罘罳”、“金屈戌”等描绘了窗户的精致与华美,“花影交加”则渲染了夜晚花园的朦胧之美。“欲嗽还惊兰玉饫”,巧妙地将咳嗽声与兰花、玉石相联系,暗示了咳嗽者的身份或境遇。而“低锁轻喉,不放随风去”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咳嗽声以生命,表现了其难以被忽视的力量。
“怪重来,偏未遇”,表达了诗人对再次听到咳嗽声的惊讶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与咳嗽声主人的某种缘分或未了之缘。“窗外濛濛,立尽三更雨”,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以及诗人长时间等待的耐心与执着。“不是嗽声能听取。便认衣香,难捉迷藏住。”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咳嗽声主人身份的猜测与追寻,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与无奈。
整首词通过对听觉、视觉、嗅觉等多感官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与情感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