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
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
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
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
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
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
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陈子昂的作品,属于他的《感遇》系列中的第三十八首。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宇宙运行规律和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 这两句开头提及孔子(仲尼),意指他探究宇宙的根本变化以及事物的本质。在“幽鸿”一词中,诗人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凤凰之鸟来比喻自己或理想中的君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 这两句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循环变化,如同历史的更迭往复,暗示着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无奈。
"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 这两句通过强烈的动作描写来表达一种自然界的剧烈变化,也象征着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最后两句中,“溟海”指广阔的大海,诗人通过“震荡”的形容词来强调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映射出个人的渺小和无力感。末尾的“孤凤”,又一次回到了那个理想中的君子,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苦恼。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历史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日出富春江,连山映崔嵬。
孤云识归路,往栖子陵台。
积雪浩漠漠,飞鸟去不回。
清光转林麓,豁达户牖开。
回峰抱春阴,虚壑松声哀。
恸哭志士尽,飒沓西风来。
尚怜伊孝廉,白骨埋苍苔。
赍志就埋没,何地无贤才。
行路难,空长叹。河北秋风八月寒。
蓟门烟树何迷漫。
征衣密缝慈母线,天涯鸿雁孤飞倦。
不见齐州九点烟痕青,但见济水七分清泠泠。
凿石蓄潴济漕运,河为控制波为渟。
奈何水势建瓴下,淮黄交汇如沧溟。
天吴夜舞老蛟泣,蜃楼杂沓飞涛腥。
嗟余鼓枻苦行役,长波乃遇石尤逆。
金堤溃决若瓠子,八十三丈涛头碧。
转篷捩舵舟不前,十里五里日向夕。
舟子饥呼邪许声,一唱百和凄以清。
安得长房缩地术,过此八闸奔流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