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帆亭外水,故道是交河。
细土围高堰,平沙荡素波。
寻源通渤澥,别派合滹沱。
却忆中山近,何从望翠螺。
峭帆亭外水,故道是交河。
细土围高堰,平沙荡素波。
寻源通渤澥,别派合滹沱。
却忆中山近,何从望翠螺。
此诗描绘了青县道中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深。
首句“峭帆亭外水”,描绘了一幅高耸的帆船在亭外碧波荡漾的景象,既显出了船只的雄伟,也映衬出水面的广阔。接着,“故道是交河”一句,将视线拉回历史,暗示这条河流曾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承载着过往的岁月和故事。
“细土围高堰,平沙荡素波。”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河流周边的环境,细土围绕着高高的堤坝,平沙上泛起洁白的波浪,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通过“细土”与“平沙”的对比,以及“围”与“荡”的动词运用,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动态美。
“寻源通渤澥,别派合滹沱。”这两句则将视野扩展至更广阔的地理空间,通过“寻源”与“通渤澥”、“别派”与“合滹沱”的对比,不仅展现了河流的源头与流向,还隐含了不同水流之间的交融与连接,寓意深远。
最后,“却忆中山近,何从望翠螺。”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中山的怀念之情,同时以“翠螺”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寄托了对远方美景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