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春来,睹林园,绣出满槛鲜萼。
流莺海棠枝上弄舌,紫燕飞绕池阁。
三眠细柳,垂万条、罗带柔弱。
为思量,昨夜去看花,犹自斑驳。
须拌尽日樽前,当媚景良辰,且恁欢谑。
更阑夜深秉烛,对花酌、莫辜轻诺。
邻鸡唱晓,惊觉来、连忙梳掠。
向西园、惜群葩,恐怕狂风吹落。
向春来,睹林园,绣出满槛鲜萼。
流莺海棠枝上弄舌,紫燕飞绕池阁。
三眠细柳,垂万条、罗带柔弱。
为思量,昨夜去看花,犹自斑驳。
须拌尽日樽前,当媚景良辰,且恁欢谑。
更阑夜深秉烛,对花酌、莫辜轻诺。
邻鸡唱晓,惊觉来、连忙梳掠。
向西园、惜群葩,恐怕狂风吹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春日里的情感流露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对花草、鸟兽等自然元素的细致勾勒,展现了作者对于即逝春光的珍惜之情。
“向春来,睹林园,绣出满槛鲜萼。”这里,“睹”字表达了一种审视、观赏的动作,而“绣出”则形容花朵如织锦般精美,这是对春天景色的初步描写。
“流莺海棠枝上弄舌,紫燕飞绕池阁。”此句中,“流莺”、“海棠”皆为花名,通过“弄舌”、“飞绕”的动作形容,诗人传达了春日生物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眠细柳,垂万条、罗带柔弱。”细柳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气息中细腻而不失力度的生命力。
“为思量,昨夜去看花,犹自斑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昨日所见之美景仍旧留恋难以忘怀。"斑驳"一词形容花开未尽,余韵犹存。
“须拌尽日樽前,当媚景良辰,且恁欢谑。”诗人在这里似乎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美丽景致。
“更阑夜深秉烛,对花酌、莫辜轻诺。”这个句子表达了诗人对承诺的慎重态度,即便在静谧的夜晚,也不愿意对待花草的承诺有所懈怠。
“邻鸡唱晓,惊觉来、连忙梳掠。”随着清晨鸡鸣声响起,诗人从梦中惊醒,急忙整理仪容,这里的描写生动传神。
“向西园、惜群葩,恐怕狂风吹落。”最后一句表达了对花朵的珍爱之情,以及对它们可能被狂风摧毁的担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春天美好瞬间的珍视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