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住清江侬在山,山风江月意俱閒。
相逢莫话尘中事,恐有秦人到此间。
郎住清江侬在山,山风江月意俱閒。
相逢莫话尘中事,恐有秦人到此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画面,通过对比“郎”与“我”的居住环境——清江与高山,以及“山风”与“江月”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意境。诗中的“意俱閒”一词,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相逢莫话尘中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对方在相遇时,能够暂时忘却世间烦恼,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尘中事”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和生活的压力,诗人通过这一句,传递出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
“恐有秦人到此间”,引用了《桃花源记》中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或避世桃源的憧憬。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深化了主题,让人联想到逃避现实、寻找心灵栖息地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弟兄相见竟何如,一见尤胜寄百书。
况是青春三月莫,相看白首七旬馀。
劳生衮衮谁休息,世事悠悠我定居。
索去自言生处乐,乾坤等是一蘧庐。
是中空洞任天游,去住飘然百不忧。
黄独有苗师懒瓒,碧云无语继汤休。
才名如此分千里,道术相忘混九流。
寄得诗来乘月看,满身风露一庭秋。
谁将根底种灵丹,开处凡花比亦难。
胜赏莫嫌僧院僻,久长留到子孙看。
有时垂泪伤多雨,未肯扶头怯晓寒。
自笑色空俱照了,也来随例并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