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凝青气,英英吐白云。
铺空方蕴酿,作势乍霏雰。
膏泽月过半,农时春未分。
蒸为雨诚好,便集霰应欣。
祗此常关切,其他非所云。
寄言台上者,莫浪诩氛氲。
霭霭凝青气,英英吐白云。
铺空方蕴酿,作势乍霏雰。
膏泽月过半,农时春未分。
蒸为雨诚好,便集霰应欣。
祗此常关切,其他非所云。
寄言台上者,莫浪诩氛氲。
这首《春阴六韵》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春天阴云密布的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首句“霭霭凝青气”,以“霭霭”形容云雾弥漫的景象,加之“凝青气”三字,既描绘出空气中的清新之感,又暗示了春天特有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英英吐白云”,“英英”二字生动地描绘了云朵轻盈飘逸的姿态,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展现了云雾变化的动态美。
“铺空方蕴酿,作势乍霏雰。”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云层在天空中酝酿、聚集的过程,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来临的春雨。“膏泽月过半,农时春未分。”则点明了这场春雨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的深刻理解。
“蒸为雨诚好,便集霰应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期待与喜悦,认为它能滋润大地,带来丰收的希望。“祗此常关切,其他非所云。”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切关怀,强调了这场春雨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意义。
最后,“寄言台上者,莫浪诩氛氲。”诗人以委婉的语气提醒那些高居权力之上的统治者,应当关注并珍惜自然界的恩赐,避免滥用权力,破坏自然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阴云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以及对社会现实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