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闭幽堂十九年,万松手种已参天。
懒随人乞郭东祭,自与母耕绵上田。
试问拂云施鹤表,何如藉地荐豚肩。
此身只合安闾里,长为先君扫墓阡。
一闭幽堂十九年,万松手种已参天。
懒随人乞郭东祭,自与母耕绵上田。
试问拂云施鹤表,何如藉地荐豚肩。
此身只合安闾里,长为先君扫墓阡。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深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融合。"一闭幽堂十九年"表达了长时间的隐居生活,"万松手种已参天"则显示出隐居者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以及时间的流逝和生命力的强大。接下来的两句"懒随人乞郭东祭,自与母耕绵上田"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不随波逐流去参加社交活动,而是选择与母亲一起在田间劳作,这种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对家庭和土地的依恋。
"试问拂云施鹤表,何如藉地荐豚肩"这两句则是在探讨隐居者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这里的"试问"显示出诗人在思考和比较不同的人生选择,而"拂云施鹤表"和"藉地荐豚肩"都是描绘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体现了隐居者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此身只合安闾里,长为先君扫墓阡"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宿的渴望和对祖先的怀念。这里的"此身只合安闾里"强调了他对平静生活环境的追求,而"长为先君扫墓阡"则显示出对家族传统和记忆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坚守,以及对自然、家庭和历史的深厚情感。
昨看百草抽新芽,今看百草开新花。
岩隈水侧自成列,红丑紫贱何交加。
东皇施恩岂不溥,随所付受无少差。
尔之琐细亦蒙被,尽使奋发争春华。
织丛密蔓不可数,竞起涂抹如矜誇。
妖莺冶蝶不尔顾,去尔自欲寻名葩。
尔知有艳贵尔否,歌管匝树侯王家。
尔徒此地弄颜色,只自狼籍随泥沙。
何当照水自窥览,枝赧叶惧相藏遮。
晚村无限晒残日,索酒为尔成吁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