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天未明》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天未明》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夜入磻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

山头孤月耿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

至人旧隐白云合,神物已化遗踪蜿。

安得梦随霹雳驾,马上倾倒天瓢翻?

(0)
注释
磻溪:古代河流名,这里指深邃的溪谷。
炬火:火把,此处形容明亮的火光照亮黑夜。
耿犹在:形容月亮明亮,依然挂在天空。
神物:神话传说中的奇异生物。
翻译
夜晚深入磻溪如同进入峡谷,照亮山间的火炬火光让惊恐的猿猴受惊。
山顶孤独的明月依然高挂,冰冷的山石上寒波在清晨更加喧闹。
那些超凡之人曾隐居的白云缭绕之地,神奇的生物已经化为遗迹蜿蜒。
如何能梦中驾驭雷电,骑马时倾倒了天上的酒瓢翻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入磻溪的景象。"照山炬火落惊猿"一句,通过猿猴被火光惊吓的情形,展现了夜行时火光与黑暗交织出的紧张气氛。此处猿猴不仅是夜晚声音的制造者,也成为了诗人情感的投射。"山头孤月耿犹在"则透露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孤独的月亮似乎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而"石上寒波晓更喧"则继续深化了夜晚溪水的寂静与清冷。

"至人旧隐白云合"一句,表达了诗人到达旧日隐居之地,然而却被白云所遮掩,似乎暗示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而"神物已化遗踪蜿"则是对自然界中神秘事物消逝后的感慨,诗人可能在表达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无法复返的哀伤。

最后两句"安得梦随霹雳驾,马上倾倒天瓢翻?"则是诗人对于自由自在、超脱世俗羁绊的一种向往。通过比喻自己如同乘坐着霹雳之车,在天空中驰骋,展现了一种勇敢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夜行景象的细腻描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美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了他对于物是人非的哀愁和对精神解放的渴望。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颂古五十三首·其三十二

阶头放下劫初铃,相扑呼它马使名。

五棒打来无雪处,却言渠不是官行。

(0)

颂古五十三首·其五十二

大龙景物最幽妍,涧水山花照眼鲜。

坚固法身何必问,风光长在劫壶先。

(0)

送僧归雁山

秋来归去雁山阿,为问龙湫诺讵那。

贪看高崖千丈雪,伽梨打湿竟如何。

(0)

宝公和尚赞

鹰窠大士,示现无方。生于宋代,老于齐梁。

杖头刀尺,隐显全彰。巍巍堂堂,炜炜煌煌。

至今坐断独龙冈。

(0)

刺血写法华

矮窗岑寂中,一字一点血。

血尽笔秃时,止止不须说。

(0)

开眼入定赞

六用如如体不分,耳能观色眼能声。

而今老大宜安分,眼自观兮耳自听。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