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山水人,深知山水意。
卜居山水间,山水发灵秘。
维山不厌清,毋为浊流累。
维山不厌深,毋为俗士至。
梦中古桃源,思之辄心醉。
奇遭此佳境,一往快夙志。
抚琴入泉韵,布席落岚翠。
静言养生理,中岁慰悴憔。
平生坠世网,每忆魂犹悸。
固宜古贤人,栖迟乐衡泌。
我本山水人,深知山水意。
卜居山水间,山水发灵秘。
维山不厌清,毋为浊流累。
维山不厌深,毋为俗士至。
梦中古桃源,思之辄心醉。
奇遭此佳境,一往快夙志。
抚琴入泉韵,布席落岚翠。
静言养生理,中岁慰悴憔。
平生坠世网,每忆魂犹悸。
固宜古贤人,栖迟乐衡泌。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丘逢甲的《山居诗五首(其二)》,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向往。首句“我本山水人,深知山水意”,表明诗人自认与山水有着天然的契合,对山水的意境了如指掌。接下来,“卜居山水间,山水发灵秘”表达了诗人选择在山水之间隐居,以探寻自然的神秘与宁静。
诗人强调山的清高与深远,认为山不应被世俗所污染,也不应接纳庸俗之人。“维山不厌清,毋为浊流累;维山不厌深,毋为俗士至”,体现了诗人坚守自我,追求高洁品格的决心。他将理想中的桃花源寓于梦境,每当思及,便心醉神迷,这山水佳境让他得以实现早年的愿望。
“抚琴入泉韵,布席落岚翠”描绘了诗人悠然的生活方式,弹琴伴着泉水的旋律,席地而坐,尽享山岚翠色。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静心领悟养生之道,以求在中年时抚慰疲惫的心灵。“平生坠世网,每忆魂犹悸”,反映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反思,以及对摆脱束缚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古代贤人的生活态度作结,表达出自己愿意像古人那样,在山水之间悠然自得,享受衡泌(衡山的隐逸生活)的乐趣。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哭子子不知,况复不能哭。
眼中伤心人,殆将剩吾独。
哭子哭无泪,无泪还无声。
恍恍一寸目,不见天日明。
枯索坐庭奥,模子神与形。
但恐后时忆,时久难为凭。
大块各朽炭,吾漆子为胶。
赤手战天下,倚子同宝刀。
宝刀青熊熊,其芒照六合。
六合黯无色,天当为子泣。
天泣吾不闻,闻者雨淋㵫。
长芦倡女大市行,步摇瑟瑟罗裙声。
风鬟疏袅烟蝉轻,冰纨斜障双睇青,向人送笑相目成。
侬家住何里,第一城南古瓦子。
西营军头持门户,不畏州官索钱纸。
槟榔新红蘋婆紫,解橐但有沽酒需,安稳留欢醉忘死。
楼上烛,鸳鸯飞,楼外月,乌鸦啼。
君不见江南荡子无家归,垫砖作枕芦为衣,城门独宿风凄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