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江亭逾尺雪,冲寒来此意何为。
载涂人迹皑皑接,作畔芦根袅袅支。
五里去城宜不寂,千山无鸟此其时。
怀君正在西湖上,竹外疏花定有诗。
三日江亭逾尺雪,冲寒来此意何为。
载涂人迹皑皑接,作畔芦根袅袅支。
五里去城宜不寂,千山无鸟此其时。
怀君正在西湖上,竹外疏花定有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后静谧的景象,诗人在三日江亭赏雪,心中有所感慨。"逾尺雪"表明雪量不少,而"冲寒来此意何为"则透露出诗人来此赏雪并不仅仅为了欣赏自然美景,而是有更深的思考或情感寄托。
"载涂人迹皑皑接,作畔芦根袅袅支"中的"载涂"指的是积雪覆盖了人的足迹,而"皑皑接"形容雪地上连绵不断的脚印。"作畔芦根袅袅支"则描写了芦苇在雪中摇曳,给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萧瑟的感觉。
"五里去城宜不寂,千山无鸟此其时"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寻求内心宁静的向往。"五里去城"说明江亭与城市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宜不寂"则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是安静而非吵闹。"千山无鸟此其时"则形容这个时候连鸟都藏匿起来,显得格外的宁静。
最后两句"怀君正在西湖上,竹外疏花定有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怀君"即怀念某人,而"正在西湖上"可能是指那位朋友此刻也在风景如画的西湖边。"竹外疏花定有诗"则预示着这样的美好场景和情感交织,必将激发出美丽的诗句。
这首诗通过对雪中江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诗中的意境也体现出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和艺术表达能力。
尝闻名山有旦评,可览不如可游妙。
可游复不如可居,绘林想亦同兹道。
唐岱笔法老尤健,云烟澹染秋山照。
缚茅蜗舍据佳胜,寒江堪弄严公钓。
峰容树态总天真,碧萝苍石归诗料。
犹疑谷口籁作时,翏翏于喁号万窍。
是中应有肥遁人,召以蒲轮头屡掉。
岂似北山隐仕流,移文徒惹稚圭诮。
掾豺隶狼,新例临场;十日东淘,五日南梁。
趋役少迟,场吏大怒;骑马入草,鞭出灶户。
东家贳醪,西家割彘;殚力供给,负却公税。
后乐前钲,鬼咤人惊;少年大贾,币帛将迎。
帛高者止,与笑月下;来日相过,归比折价。
笞挞未歇,优人喧阗;危笠次第,宾客登筵。
堂上高会,门前卖子;盐丁多言,箠折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