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归旧族,儒术自皇元。
落日迷沧海,青山满故园。
衰麻悲令子,期杖哭遗孙。
海外诸朋友,伤心入梦魂。
衣冠归旧族,儒术自皇元。
落日迷沧海,青山满故园。
衰麻悲令子,期杖哭遗孙。
海外诸朋友,伤心入梦魂。
这首挽诗《挽刘孟庸》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表达了对逝者刘孟庸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追思以及对家族、传统和友情的感慨。
首句“衣冠归旧族”,点明了逝者回归家族的背景,暗示其生前的身份与地位。接着,“儒术自皇元”一句,既赞扬了逝者在学术上的成就,也暗含了对其人格品质的肯定,将个人修为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体现了对逝者德行的颂扬。
“落日迷沧海,青山满故园”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寄托哀思。落日映照下的大海显得迷茫而深邃,象征着逝者生命的终结;而青山满布的故园,则是生者对逝者所在之地的怀念,两相对比,更增哀愁之感。
“衰麻悲令子,期杖哭遗孙”则直接描绘了家族成员面对丧事的悲痛心情。令子(指年幼的儿子)和遗孙(指已故者的孙子)的出现,不仅增加了哀伤的氛围,也强调了家族传承的断裂与哀悼的深远影响。
最后,“海外诸朋友,伤心入梦魂”一句,将哀思扩展至更广阔的范围,不仅限于家族内部,还包括了逝者的朋友。这种情感的传递,体现了友谊的深厚与哀悼的普遍性,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综上所述,《挽刘孟庸》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深情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同时也展现了家族、友情、传统等主题的深刻内涵,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情感深度的挽诗。
人世随化迁,幻寓何茫茫。
笼鸟触四隅,大道多亡羊。
焉知昔之非,畴据今惟臧。
时来亦簪组,剖木施青黄。
澡浴必振衣,肮脏岂升堂。
远志成小草,故山还翱翔。
大瓢虑为樽,绿荷集为裳。
灼灼荔子丹,袅袅竹枝长。
息阴果可食,静挹南风凉。
从前无乃误,一笑歌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