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催春暮,流莺尽日啼。
湿枝愁并坐,似亦厌卑栖。
细雨催春暮,流莺尽日啼。
湿枝愁并坐,似亦厌卑栖。
这首诗描绘了雨天中黄莺的啼鸣与春日的氛围交织在一起的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景象。
首句“细雨催春暮”,以“细雨”开篇,点明了时节与环境,暗示着春天即将逝去,细雨仿佛在催促着春天的消散。接着,“流莺尽日啼”描绘出黄莺在雨中的啼叫,它们似乎在尽情地歌唱,表达着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通过“尽日”二字,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与黄莺叫声的持续,营造了一种悠长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接下来,“湿枝愁并坐”,诗人将情感投射到自然景物上,湿漉漉的树枝仿佛也带着愁绪,与人并肩坐着,共同感受着雨中的寂寥与忧郁。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使得自然界的物体具有了情感,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最后,“似亦厌卑栖”表达了黄莺可能对低矮的栖息地感到厌倦,隐含了诗人对自身处境或某种状态的感慨。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还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状态、环境变迁以及个体情感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黄莺的啼鸣与春日即将逝去的景象,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
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
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凭栏干,但有盈盈泪眼,罗襟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