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盖层层引画幡,香花灯烛竞千门。
如何水月观音现,清静场中转闹喧。
云盖层层引画幡,香花灯烛竞千门。
如何水月观音现,清静场中转闹喧。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城市中迎神活动的热闹场景。通过“云盖层层引画幡”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迎神队伍的壮观景象与云层相联系,形象地展现了迎神队伍的规模宏大和庄严气氛。接着,“香花灯烛竞千门”则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千门万户都点亮了香烛,装饰着鲜花,营造出一片灯火辉煌、香气扑鼻的景象。
然而,正当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时,诗中的转折点出现了:“如何水月观音现,清静场中转闹喧。”这句话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在原本应该清净的场所,却因观音菩萨的显现而变得喧闹起来的奇特现象。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戏剧性,也暗示了人们对神灵的虔诚与敬畏,以及在信仰面前,即使是节日的欢庆也会暂时让位于内心的平静与庄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明代城市中迎神活动的盛况,还巧妙地融入了对信仰、生活与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使得作品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不乏哲学深度。
洛川三月鹎鵊鸣,游絮萦空尘不惊。
茸茸草色铺风软,点点杨花著水轻。
何处浮云度天末,不妨微雨破春晴。
江南有客增归思,怅望汀洲蘋芷生。
永日付悠悠,年华逝不留。
风声送残暑,云色淡新秋。
吾道倘有待,穷通宁遽忧。
朝来望清颍,一雁下汀洲。
黄鹄抟秋风,一举辄万里。
飞鸣蓬蒿间,燕雀徒为尔。
王郎志凌云,英妙良可喜。
片言只字奇,采掇殊未已。
乐从长者游,论事亦亹亹。
知我中原时,早与大门齿。
流落天南端,相过不相鄙。
乃翁四男儿,君盖处其季。
家世贤弟兄,自立要如是。
古学傥有成,终身保无愧。
陋哉斗筲人,惟见目前利。
兹焉入三吴,索诗饯行李。
何补仆马饥,聊复慰深意。
可同洪乔书,尽付浙江水。
今夕灯烛凉,便当茱菊醉。
畏途重语离,瓶卧莫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