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储神,与天地并。孰俪厥德,聿惟南正。
功楙陶唐,泽流亿姓。作配严禋,贽列惟称。
二七储神,与天地并。孰俪厥德,聿惟南正。
功楙陶唐,泽流亿姓。作配严禋,贽列惟称。
这段诗文节选自宋代的一首祭祀诗,语言古朴庄重,充满了对祖先的崇敬与赞颂。
"二七储神,與天地並。孰俪厥德,聿惟南正。"
这两句表达了对上天之神的尊崇,以及对其德行的推崇,"二七"指的是古代认为的天地自然的周期,即天行二年、地行七年,而神则与此并存,显示出诗人对于宇宙秩序和神灵的敬畏。接下来的"孰俪厥德"询问谁能比肩其美好的德行,而答案是"聿惟南正",即只有至高无上的天道才是正确的标准。
"功楙陶唐,泽流亿姓。"
这两句强调了祖先或君主的伟大功绩,这些功绩如同陶冶众生,使得后世子孙都能沐浴在其恩泽之中,"亿姓"则是指所有的家族和子孙。
"作配严禋,贽列惟称。"
这两句表达了对祖先祭祀的庄重态度,以及对他们功绩的传颂。在这里"严禋"指的是祭祀之礼,而"贽列惟称"则是说只有那些流传下来的美好名声,才是值得赞扬和纪念的。
整体来看,这段诗文通过对祖先功绩的颂扬,以及对天道与神灵的崇敬,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秩序、社会伦理以及宗族血脉的重视。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临流相唤百东坡。
君试舞,我当歌。
不乐欲如何。
看白发、今年渐多。
青天白日,斜风细雨,尽付一渔蓑。
天地作行窝。
把万物、都名太和。
故园平似掌。
人生何必,武陵溪上。
三尺蓑衣,遮断红尘千丈。
不学东山高卧,也不似、鹿门长往。
君试望。
远山*处,白云无恙。
自唱。
一曲渔歌,觉无复当年,缺壶悲壮。
老境羲皇,换尽平生豪爽。
天设四时佳兴,要留待、幽人清赏。
花又放。
满意一篙春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