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遭客禁往还稀,风雨萧条只自知。
春色有情犹入眼,客愁无赖巧侵眉。
山僧寄语收茶日,野老留人供社时。
久住不须嫌寂寞,此间偏与拙相宜。
久遭客禁往还稀,风雨萧条只自知。
春色有情犹入眼,客愁无赖巧侵眉。
山僧寄语收茶日,野老留人供社时。
久住不须嫌寂寞,此间偏与拙相宜。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王适春雨》,诗人以客居他乡的视角,描绘了春雨中的寂寥与感慨。首句“久遭客禁往还稀”表达了诗人因频繁的客居生活而往来稀疏的境况,流露出淡淡的孤独感。接着,“风雨萧条只自知”通过风雨交加的环境,进一步渲染出诗人内心的落寞。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浸在愁绪中,春色依旧“有情”,透过风雨映入眼帘,给诗人带来一丝慰藉。然而,“客愁无赖巧侵眉”,说明尽管春色动人,但客居的愁苦仍巧妙地爬上眉头,无法摆脱。
“山僧寄语收茶日,野老留人供社时”两句,通过山僧提醒收茶和乡野百姓邀请共度社日的情景,展现了当地的人情风俗,也暗示了诗人对人情温暖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久住不须嫌寂寞,此间偏与拙相宜”作结,表明虽然寂寞,但诗人已适应并享受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超然态度。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的豁达与坚韧。
罪夫罪夫胡不死,百千捶楚馀头趾。
乡国遥遥一万里,中有蔓棘及弧矢。
骨肉丧尽不得归,远碛苍茫大风起。
大风起兮沙闭天,谁非人子兮心惄然。
安得手扶白日兮,上照四塞之荒烟,下照万丈之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