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英去世二百年,其迹虽久骚雅传。
田庐不废子孙贤,庆门簪组方蝉联。
我来源中访高隐,□人邀客云山前。
朱门绿阁照溪水,长松茂竹□寒烟。
滩声萧萧到几席,魂清骨冷忘睡眠。
伊子出处不自判,尘缨俗网常萦缠。
儿孙渐多食□众,高翔远引嗟无缘。
他年家事苟有付,杖藜□此同悠然。
元英去世二百年,其迹虽久骚雅传。
田庐不废子孙贤,庆门簪组方蝉联。
我来源中访高隐,□人邀客云山前。
朱门绿阁照溪水,长松茂竹□寒烟。
滩声萧萧到几席,魂清骨冷忘睡眠。
伊子出处不自判,尘缨俗网常萦缠。
儿孙渐多食□众,高翔远引嗟无缘。
他年家事苟有付,杖藜□此同悠然。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唐代诗人元英的怀念之情。开篇便指出元英虽然去世已久,但他的文风依旧流传,家风亦未曾废弛,其子孙仍然贤能,家族庆幸如门簪组环相连。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追寻高逸的志向,而某位朋友邀请他在云雾缭绕的山前聚会。
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朱红色的门楼和翠绿的楼阁映照着溪水,长松与茂密的竹林中弥漫着冷清的烟雾。滩石间的流水声响彻夜深,而诗人却因心境清澈、骨肉之寒而忘记了睡眠。
然后诗人自叹自己出处不易为世人所理解,常常被尘世的羁绊和俗世的网罗所纠缠。儿孙日渐众多,需要更多的粮食供养,而诗人的高远志向却如同遥不可及的云烟,只能感叹无缘实现。
最后,诗人希望将来如果家中有何交代之事,愿用拄杖悠然自得地在田园之间生活。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怀古情怀和对高逸境界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家庭责任与个人理想之间矛盾的心境。
客居已经年,入春转多病。
杯酒亦成痰,脔肉火旋盛。
书册时一亲,怔忡不能竟。
终日颓然闲,脉脉有所呈。
果尔便长休,顺宁须自证。
遐想宣尼言,朝闻良足□。
嗟我优游夫,何由可入圣。
本原在独知,工夫须主敬。
深渊与薄冰,存心以养性。
一息若成虚,罔生非真命。
愿言易箦时,吾求得其正。
莫遣离愁相绊萦,九州之外尽愁城。
酒频挹注幽忧浣,诗苦冥搜太瘦生。
漠漠草茵飞蛱蝶,深深柳幄韵鹂鹒。
客怀未与成匆遽,三沐三熏慰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