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舆山下小清河,河上朱楼叠素波。
此日为君西北望,浮云不似客愁多。
金舆山下小清河,河上朱楼叠素波。
此日为君西北望,浮云不似客愁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深沉的画面,通过金舆山、小清河、朱楼与波光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以“金舆山下小清河,河上朱楼叠素波”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视觉美感的场景中,金舆山的雄伟与小清河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朱楼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投下倒影,更添了几分梦幻色彩。
接下来,“此日为君西北望”,笔锋一转,情感由景物描写转向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诗人站在小清河畔,遥望京城的方向,心中满是对友人此行的关切与祝福。这里的“西北望”不仅指地理方位,也暗含着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友情的深厚。
最后一句“浮云不似客愁多”,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联系,以浮云的轻盈与变幻,反衬出“客愁”的沉重与复杂。诗人借浮云之喻,表达了对友人旅途中的忧虑与不安,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牵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远方友人深切的关怀之情。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韦公挟策漫荆榛,牧子亡羊也未真。
百叠乱山秋思杳,半岩脩竹岁寒亲。
不须招手游莲社,且可冥心舍筏津。
山芋畦蔬正味好,饷君姜醢助芳辛。
送客水东口,散襟城北头。
清风正骀荡,细雨忽飞浮。
荒传少来燕,平田多乳鸠。
何时理归棹,横笛下沧洲。
冻雨笼山秀木冰,斜阳侧镜远峰澄。
罢妆群玉褰云障,宝髻珠花几万层。
斯文久寥落,我欲问苍天。
苍天默无言,复欲问古先。
古先群圣人,去我三千年。
纷纷儒林士,章句以为贤。
问之性命理,醉梦俱茫然。
皓月隐重云,明珠媚深渊。
近得程夫子,一线通天泉。
荡涤净尘垢,逸驾真无前。
自从丧乱来,鼙鼓声阗阗。
日事干戈末,那寻孔孟传。
湘中彪夫子,有志穷益坚。
读书文字表,至善时一迁。
老去不自止,直欲求纯全。
问我曾点意,乘风舞雩颠。
行年付造化,笑问青铜钱。
默契天地心,谁能泥青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