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蕨伸拳笋破梢,柳光飞尽绿阴交。
道人闭口不知处,黄栗留鸣鹊在巢。
紫蕨伸拳笋破梢,柳光飞尽绿阴交。
道人闭口不知处,黄栗留鸣鹊在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林景象。首句“紫蕨伸拳笋破梢”,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紫蕨的生长状态,仿佛它们正在缓缓伸展拳状的嫩叶,与破竹尖端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柳光飞尽绿阴交”一句,通过“柳光飞尽”这一动态描写,暗示了春日阳光透过茂密的柳树间隙,洒落在地面上的情景,而“绿阴交”则描绘了柳树下浓密的树荫交织在一起的画面,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
“道人闭口不知处”一句,将视线转向了隐居山中的道人,通过“闭口”这一细节,暗示了道人的隐逸生活和内心的平静,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最后,“黄栗留鸣鹊在巢”以鸟鸣声作为收尾,不仅增添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通过“鸣鹊在巢”的场景,巧妙地回应了前文对道人生活的描述,似乎在说即便是在这远离尘嚣的山林之中,生命依然在继续,和谐共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羲之称书圣,诸体无不有。
齐梁作者无,李唐推颜柳。
惜哉世已远,赝者十之九。
宋元差可寻,翰墨出亲手。
几暇戒宴安,时或游艺薮。
就中名迹夥,惟爱鲁直叟。
倜傥无安排,潇洒绝尘垢。
譬如百尺松,孤高少群偶。
信笔一规摹,运腕忘妍丑。
所师在神劲,讵论形肖否。
伊余有深意,笔谏曾谨守。
好尚苟不端,丧德良已厚。
所爱汲黯戆,裁诗铭座右。
说西江、近事最销魂,啼断竹林猿。
叹灌婴城下,章江门外,玉碎珠残。
争拥红妆北去,何日遂生还。
寂寞词人句,南浦西山。
谁向长生宫殿,对君王试鼓,别鹄离鸾。
怕未终此曲,先已惨天颜。
只小姑、端然未去,伴彭郎、烟水月明间。
终古是,银涛雪浪,雾鬓风鬟。
立马和君说。到襄阳、为余先问,隆中诸葛。
往日英雄潮打尽,怪煞怒涛崩雪。
今古恨、总多于发。
再问大堤诸女伴,白铜鞮、可有閒风月。
谁弹向,楚天瑟。才逢燕市还分别。
怅生平、无多知己,几番离合。
此去武昌鱼不少,莫惜颜筋柳骨。
要频看、郑虔三绝。
一幅新词《凄凉犯》,嘱来春、并示何生铁。
霜夜吼,剑花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