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尼藏出清净宝,精进林生功德香。
但得身心常寂静,自然毛孔发灵光。
苍苔不厌芒鞋弊,空翠偏宜坏衲荒。
好在虎溪长不出,阿持何意尚游方。
毗尼藏出清净宝,精进林生功德香。
但得身心常寂静,自然毛孔发灵光。
苍苔不厌芒鞋弊,空翠偏宜坏衲荒。
好在虎溪长不出,阿持何意尚游方。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赠鉴上人》。诗中描绘了僧侣修行的清静与内在的光明,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
首联“毗尼藏出清净宝,精进林生功德香”,以“毗尼”象征佛法的精髓,如同珍贵的宝石,而“精进林”则比喻修行者努力不懈的环境,其产生的“功德香”象征着修行所带来的善果与精神的升华。
颔联“但得身心常寂静,自然毛孔发灵光”,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平静是修行的关键,只有心灵的宁静,才能使身体和灵魂散发出内在的光芒,暗示了真正的智慧和慈悲是从内心深处自然流露的。
颈联“苍苔不厌芒鞋弊,空翠偏宜坏衲荒”,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如苍苔与破旧的僧衣,表达了修行者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即使环境简陋,心境依然纯净,体现了修行者的超脱与自在。
尾联“好在虎溪长不出,阿持何意尚游方”,以虎溪为喻,虎溪是佛教故事中的地点,此处可能暗指修行者追求的精神境界。诗人似乎在表达,真正的修行者不会被世俗的束缚所困,他们的心灵始终自由,不断探索和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僧侣修行的高尚情操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山灵苦结轖,未得尺寸砥。
忿郁难再甚,冁然始为喜。
松篁气凭石,改状不遵理。
参错灌与乔,因厓乱悬委。
略致霏微风,蒙头泼凉水。
使我驰骤心,束入冻云底。
选磴聊拄筇,深叶渐藏履。
青隙多樵声,飘忽不能指。
有涧虽匪深,怀清保根始。
东峡矜雄流,逝尘误千里。
顿删险想平,亦令驰念止。
安得长毋还,餐松老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