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遭辄轻弃,过久苦索寻。
胸界非太虚,安有明月心?
读书辨良楛,其效证自今。
寸弦方谢抚,穆穆具万音。
秉烛可照花,秋夕难恃阴。
真龙未成角,慎闭潭云深。
澹遭辄轻弃,过久苦索寻。
胸界非太虚,安有明月心?
读书辨良楛,其效证自今。
寸弦方谢抚,穆穆具万音。
秉烛可照花,秋夕难恃阴。
真龙未成角,慎闭潭云深。
这首诗以深沉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病中的内心世界。开篇“澹遭辄轻弃,过久苦索寻”,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变化无常的感慨,暗示了对过去行为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忧虑。接着,“胸界非太虚,安有明月心?”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将内心的纯净比作明月,强调了心灵的澄清与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读书辨良楛,其效证自今”两句,通过读书来辨识事物的良莠,引申出知识与智慧对于个人成长与判断力提升的作用,同时也暗含了对当前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批判。接下来,“寸弦方谢抚,穆穆具万音”描绘了音乐的美妙与丰富性,象征着艺术与情感的深刻表达,以及它们在个人精神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秉烛可照花,秋夕难恃阴”则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强调了面对困难时需要勇气和坚持。最后,“真龙未成角,慎闭潭云深”以龙未成熟为喻,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和耐心,同时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自然、艺术和哲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个人成长的反思,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