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期今岁促,廿五日云旋。
行庆兼施惠,秋清正月圆。
天香屋有桂,霜勒浦馀莲。
晚热蒸为雨,听之言发泉。
围期今岁促,廿五日云旋。
行庆兼施惠,秋清正月圆。
天香屋有桂,霜勒浦馀莲。
晚热蒸为雨,听之言发泉。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避暑山庄驻跸期间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皇家气派与自然美景的融合。
首先,“围期今岁促,廿五日云旋。”这两句开篇点题,说明了时间紧迫,今年的围猎活动仅持续了二十五天。通过“云旋”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快速流逝,仿佛云彩般迅速旋转。
接着,“行庆兼施惠,秋清正月圆。”这两句表达了皇帝在狩猎的同时,也惠及百姓,使得秋季的清朗与正月的团圆得以并存。这里不仅体现了皇帝的仁政思想,也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天香屋有桂,霜勒浦馀莲。”这两句则转向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屋内,霜冻后的湖面上还残留着莲花的痕迹。这种细腻的描绘,既展现了皇家园林的精致,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界的美丽。
最后,“晚热蒸为雨,听之言发泉。”这两句描绘了傍晚时分,热气蒸腾化为雨水,听到这声音仿佛泉水涌出。这一景象既表现了天气的变化,也寓意着雨水的滋润将带来生机与繁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皇帝在避暑山庄的生活场景,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民的关怀,体现了清王朝的盛世气象和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
江天漠漠纸鸢舞,秋入三阳霁无雨。
寒斋独客温乡语,海上桑田农谚古。
客中谁念悲秋人,天涯芳草歌伤春。
平生绮习刬除尽,冷落过岭东坡身。
岭外有人吟感遇,丹橘满林写佳句。
秋心不冷冬心暖,待起群阳斡元气。
昔闻安济王,乃祀恶水神。
是在梅口镇,有庙当江滨。
维潮亦祀王,实以季汉人。
峨峨永昌守,屏汉为贞臣。
碧鸡金马气,飞作瘴海春。
水旱祷辄应,灵异惊潮民。
时或值奇灾,神若与人亲。
蜿蜒下神座,苍苍之而鳞。
维神变不测,诚否验喜瞋。
毋谓民多顽,见神顽者驯。
毋谓民多贫,祀神富不贫。
乃复祀三山,是曰明独巾。
昌黎实祀之,山界潮梅循。
山神或为蛇,于水龙其身。
一龙而一蛇,是乃见道真。
琼箫声断珠桐枯,碧城月冷雌鸾孤。
惊风斗挟换巢去,妖鸟朋扇凄宵呼。
满地愁澜汨古井,阴云墨掩明星影。
宝鉴尘霾珍剃散,彩舆碧溅蝤蛴领。
琼花夜坠金剪光,贞魂步月珠尘香。
皇笳天远起比翼,北山鬼泣罗难张。
风雨灵旂回紫府,镵刻青珉表黄土。
春鹃吊月坟林昏,贞蕤满墩郁终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