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滴溜钗头雀。秋来双鬓云飞薄。倚榻绣芙蓉。
一灯花影重。鸡鸣窗色曙。懒织回风苣。
瘦骨不胜衣。横琴待鹤归。
黄金滴溜钗头雀。秋来双鬓云飞薄。倚榻绣芙蓉。
一灯花影重。鸡鸣窗色曙。懒织回风苣。
瘦骨不胜衣。横琴待鹤归。
这首《菩萨蛮》由清代诗人许德蘋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日里的孤独与静谧心境。
“黄金滴溜钗头雀”,开篇即以生动的意象展现女子佩戴的金钗,仿佛是雀儿在金色的枝头跳跃,暗示着女子的精致与优雅。接着,“秋来双鬓云飞薄”一句,通过“双鬓云飞薄”描绘出女子因季节更替而略显稀疏的发丝,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岁月流转的痕迹。
“倚榻绣芙蓉,一灯花影重。”女子倚靠在绣有芙蓉图案的榻上,一盏昏黄的灯光下,花影重叠,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这里的“绣芙蓉”不仅指实物,也象征着女子内心的柔美与高洁。
“鸡鸣窗色曙,懒织回风苣。”随着鸡鸣声起,天边渐渐泛白,窗外的曙光映照进来,女子却显得慵懒,不愿起身去编织那随风摇曳的苣草,这一细节展现了她内心的宁静与对日常琐事的淡然态度。
“瘦骨不胜衣,横琴待鹤归。”女子身形瘦弱,衣衫似乎难以承载她的身躯,但她并未因此感到困扰,而是选择弹奏古琴,静静地等待远方的仙鹤归来。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是内心深处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在秋日中的孤独与静谧,以及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当年共醉此桥边,道旧狂歌至暮天。
得句旋题新竹上,移舟还傍乱花前。
君埋尘土骨应化,我逐风波心欲燃。
落日长号感人事,沙头寂寞上渔船。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