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王法曹阮亭秋柳四首·其一》
《和王法曹阮亭秋柳四首·其一》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摇落江潭已断魂,不须攀折傍金门。

数行来雁催寒色,一叶哀蝉掩露痕。

画角空吟邀笛步,白头愁入浣花村。

长条似否还依旧,昔日青青可再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江边柳树的凄美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悲凉而深沉的艺术氛围。

首联“摇落江潭已断魂,不须攀折傍金门。”开篇即以“断魂”二字点明秋意之深,江边的柳树在秋风中摇曳,仿佛人的灵魂被深深触动。此处“金门”借指权贵之地,暗含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同时也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伏笔。

颔联“数行来雁催寒色,一叶哀蝉掩露痕。”进一步渲染秋日的萧瑟。大雁南飞,预示着季节的更替,它们的飞行声似乎在催促着秋天的到来;而一只孤独的蝉,在露水未干之时哀鸣,其声音与露珠相映成趣,却也透露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这两句通过动与静、远与近的对比,展现了秋日特有的凄美与哀愁。

颈联“画角空吟邀笛步,白头愁入浣花村。”转而描写听觉上的感受。画角,古代军中所用的号角,其声凄厉,常用来表达悲壮或哀伤的情绪。诗人想象自己在秋风中吹奏笛子,但四周只有画角的回响,无人应和,孤独感油然而生。而“白头愁入浣花村”,则将个人的愁绪与特定地点联系起来,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尾联“长条似否还依旧,昔日青青可再论。”以柳树的长条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柳树曾是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但现在是否还能恢复往日的青翠?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询问,更是对人生、对记忆的追问。诗人通过这一问,将个人的情感提升到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层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柳的描绘,展现了深秋时节的凄美与哀愁,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忆仙姿.戏咏瓶中褕叶梅寿丹

瓶里春光如绣。榆叶梅花秾茂。

妙色可人心,更有金丹延寿。微漏。微漏。

特把名儿相凑。

(0)

百字令.为隘庵先生题南窗寄傲图

琴书静对,共素心、除有孤松千尺。

一角云山风雨外,高致幼舆消得。

浮海苍茫,问天沈醉,有恨凭谁识。

据梧深坐,篆烟萦损寒碧。

堪叹陶令当年,义熙题遍,总是伤心笔。

万一东篱寻旧约,吾骨嶙峋犹昔。

珍重秋期,料量清课,暂许红尘隔。

羲黄㝱到北窗,无此闲逸。

(0)

蝉鸣黄叶汉宫秋

汉苑人何在,秋声水一方。

鸣蝉犹抱树,密叶早经霜。

似共吟情老,先催暮色凉。

草随深径绿,烟锁阁门黄。

冷咽怜齐女,雄风忆武皇。

苍茫连灞岸,凄切问长杨。

鬓影瑶阶月,琴眠柘馆床。

故宫三十六,鸦背几斜阳。

(0)

夜泊

夜闻估客送将归,葭菼萧条月色微。

万里江湖何处极,孤舟鸿雁自相依。

杯抛黄菊乾赊酒,城掩清砧罢捣衣。

不奈此时心断绝,长沙南去故人稀。

(0)

训蒙绝句.太极图

性蔽其源学失真,异端投隙害弥深。

推原气禀由无极,只此一图传圣心。

(0)

孤鹤思太清

孤鹤悲秋晚,凌风绝太清。

一为栖苑客,空有叫群声。

夭矫千年质,飘飖万里情。

九皋无枉路,从遣碧云生。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