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将衰鬓寄东濛,频月东风不得东。
身世何堪常作客,飘摇难禁屡书空。
携儿兼载黄牛妪,农作应追皂帽翁。
稍待波平阳月后,一舫须放碧流中。
拟将衰鬓寄东濛,频月东风不得东。
身世何堪常作客,飘摇难禁屡书空。
携儿兼载黄牛妪,农作应追皂帽翁。
稍待波平阳月后,一舫须放碧流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东行遇阻风而滞留的情境,表达了对自由与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
首联“拟将衰鬓寄东濛,频月东风不得东”,诗人本欲东行,却因频繁的东风阻碍,无法如愿前往,以“衰鬓”自喻年华老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理想未遂的无奈。
颔联“身世何堪常作客,飘摇难禁屡书空”,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命运多舛、四处漂泊的感叹,即使在纸笔间书写着对未来的憧憬,也无法改变现实的动荡与不安。
颈联“携儿兼载黄牛妪,农作应追皂帽翁”,通过描绘家人一同舟行,以及对农人劳作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牵挂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传统农耕生活的怀念与尊重。
尾联“稍待波平阳月后,一舫须放碧流中”,表达了诗人对风平浪静、月光明亮时能顺利启航的期待,象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个人遭遇与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江流不知几曲折,但见远树合复分。
上滩下滩橹声急,眠沙白鸥如不闻。
山行畏迟舟欲速,试较里程翻诘曲。
都缘归计失平章,端恐青山笑人俗。
百年造化无遗力,霜雪十围岂易得。
盲工操斤选朴樕,铜柯石根弃如掷。
呜呼斯人何不淑,天畀之多人则啬。
白眼千百碌碌子,老虎可缚蛟可馘。
神锋屡染鸡鹜血,绕匣龙蛇夜悲泣。
英灵不合世间著,蚁宫历游无半席。
不如收拾还山川,化为球琳尚华国。
意气偶合肝肠倾,手栽檀栾食予实。
至今敛翼蓬蒿中,不与燕雀同感激。
霜风吹愁愁更浓,屈折长虹玉三尺。
晨兴揽衣发深省,古来精诚可裂石。
玄堂文成许见不,鱼与熊掌当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