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么常情忽,潜形未易知。
嗅香太尉足,起粟婕妤肌。
醯瓮偏常集,纱厨巧似窥。
平生长麈尾,至此竟难麾。
么么常情忽,潜形未易知。
嗅香太尉足,起粟婕妤肌。
醯瓮偏常集,纱厨巧似窥。
平生长麈尾,至此竟难麾。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属于描写物象的诗歌。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和联想,将自然界的事物与人类的情感相联系,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第一句“么么常情忽,潜形未易知”表达了一种突然发现事物内在之美,且这种美是隐而不见、不容易被人察觉的。"么么"一词传递出一种细腻与温馨的感觉。
第二句“嗅香太尉足,起粟婕妤肌”则通过对古代名将太尉和美女婕妤的形象描绘,将他们的特质映照到物象上。"嗅香"意味着吸取美好事物的气息,而"起粟"则是指婕妤肌肤之细腻,通过这种比喻,诗人强调了物象与人类情感的相通性。
第三句“醯瓮偏常集,纱厨巧似窥”中,“醯瓮”和“纱厨”都是精致物品的形象,而"偏常集"和"巧似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物件精细观察后的感受。通过这种描写,诗人传递出一种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欣赏。
最后两句“平生长麈尾,至此竟难麾”则是诗人的感慨之语。"麈尾"通常用来形容文采飞扬,而"至此竟难麾"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精妙绝伦的物象和情感,即使有生平高超的文学才能,也感到难以用语言完全捕捉其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气清天朗属中秋,黉舍初成燕鲁侯。
依旧规模环璧水,斩新牌榜灿银钩。
青衿士子欣荣遇,白发迂儒预胜游。
尼父道行千载后,坐令南海变东周。
旋植修篁一径深,萧然便可涤尘襟。
碧移湘浦千梢净,清借淇园十亩阴。
晓槛秋声风撼玉,空庭寒影月筛金。
造门赖有山阴客,酒熟时来伴醉吟。
老火擅炎夏,枯旱气欲然。
伤心早晚禾,注目高下田。
民穷舍耒耜,群起操戈鋋。
小偷何足道,所忧在四边。
夜来沧江雨,朝望水接天。
欢声达四境,渥泽遍大千。
清风亦徐来,扇簟皆可捐。
有怀林壑幽,僧窗思昼眠。
流浪生死海,一往六十年。
何以报主恩,粗了江西缘。
羡子朝上国,扬帆若登仙。
江山亦世情,雨后清且妍。
怅别南浦亭,杯行莫流连。
去去闻好音,一岁定九迁。
老境一如此,羲娥日交侵。
霜毛三千丈,安问尺与寻。
陈力会知止,嘉言佩周任。
归来北山北,邂逅得素心。
朝见东日升,暮见西日沉。
流运有终古,朱颜岂常今。
譬之如渑酒,岂耐无停斟。
万化未有极,谁能惜分阴。
捕影良自苦,沈哀寄微吟。
安知菩提树,正在生死林。
长风振遥壑,三籁有馀音。
上人芒屦麻为衣,常脩如幻三摩提。
但依三业作供养,坐见八德金沙池。
是中宝网间行树,微妙音出难思惟。
师从定观起奋迅,写之三尺桐与丝。
枯桐■然若空谷,人倚绳床支槁木。
枯桐枯木静相向,中有世间无尽曲。
曲中有曲非宫商,及门但觉声琅琅。
罢琴一笑各挥手,庭树微风清夜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