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境一如此,羲娥日交侵。
霜毛三千丈,安问尺与寻。
陈力会知止,嘉言佩周任。
归来北山北,邂逅得素心。
朝见东日升,暮见西日沉。
流运有终古,朱颜岂常今。
譬之如渑酒,岂耐无停斟。
万化未有极,谁能惜分阴。
捕影良自苦,沈哀寄微吟。
安知菩提树,正在生死林。
长风振遥壑,三籁有馀音。
老境一如此,羲娥日交侵。
霜毛三千丈,安问尺与寻。
陈力会知止,嘉言佩周任。
归来北山北,邂逅得素心。
朝见东日升,暮见西日沉。
流运有终古,朱颜岂常今。
譬之如渑酒,岂耐无停斟。
万化未有极,谁能惜分阴。
捕影良自苦,沈哀寄微吟。
安知菩提树,正在生死林。
长风振遥壑,三籁有馀音。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名为《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一)觉哀》。全诗以深沉的哲理思考贯穿,表达了对生命、时间以及宇宙变化的深刻感悟。
首句“老境一如此,羲娥日交侵”描绘了岁月流逝、时光无情的景象,以“羲娥”代指太阳和月亮,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接着,“霜毛三千丈,安问尺与寻”运用夸张手法,形容白发满头,既是对年华老去的感慨,也是对生命短暂的无奈。
“陈力会知止,嘉言佩周任”两句,借古人之言,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归来北山北,邂逅得素心”则描绘了诗人归隐山林,寻找心灵宁静的画面。
“朝见东日升,暮见西日沉”描述了日出日落的自然现象,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往复。“流运有终古,朱颜岂常今”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永恒与生命的短暂,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譬之如渑酒,岂耐无停斟”将人生比作酒宴,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不要过于追求无尽的欲望。“万化未有极,谁能惜分阴”表达了对万物变化无穷的感慨,同时也鼓励人们珍惜每一刻的时间。
“捕影良自苦,沈哀寄微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哀愁,通过吟咏来寄托情感。“安知菩提树,正在生死林”借用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智慧与觉悟,指出真正的智慧可能就在生死轮回之中。
最后,“长风振遥壑,三籁有馀音”描绘了自然界的声音与力量,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与宇宙真理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宇宙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生命有限时的豁达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