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云散月千山。四望青蓝。
金波涤荡平湖影,照幽林、钟磬声闲。
蓑笠何人把钓,楼台有客凭阑。锦裙同得此时看。
雾湿云鬟。玉粲珠辉琼海夜,澹悠悠、水冷烟寒。
松顶风摇鹤唳,山头犬吠僧还。
天空云散月千山。四望青蓝。
金波涤荡平湖影,照幽林、钟磬声闲。
蓑笠何人把钓,楼台有客凭阑。锦裙同得此时看。
雾湿云鬟。玉粲珠辉琼海夜,澹悠悠、水冷烟寒。
松顶风摇鹤唳,山头犬吠僧还。
这首明代诗人高濂的《风入松·其九月湖》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夜晚画面。开篇"天空云散月千山",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月光洒满群山的开阔景象,云彩散去,月色如洗,显得天空格外明亮。接着"四望青蓝",进一步渲染了四周环境的深邃和宁静。
"金波涤荡平湖影,照幽林、钟磬声闲",月光照在平静的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同时也照亮了幽深的树林,伴随着远处寺庙中悠扬的钟磬声,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氛围。"蓑笠何人把钓,楼台有客凭阑",则通过渔翁垂钓和楼台游客的悠闲身影,增添了生活气息。
"锦裙同得此时看。雾湿云鬟",将视线转向湖边,女子穿着华丽的锦裙,一同欣赏这美景,雾气轻柔地打湿了她的发髻,增添了一份朦胧美。"玉粲珠辉琼海夜,澹悠悠、水冷烟寒",运用比喻,形容月光如玉般皎洁,珍珠般闪烁,照亮了整个夜晚,湖面水汽弥漫,带着一丝丝凉意和寂静。
最后两句"松顶风摇鹤唳,山头犬吠僧还",以松顶上的风声和鹤鸣,以及山头传来的狗叫声,收束全诗,展现出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夜晚归来的僧人,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诗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湖为中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的静谧、空灵,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古塔名支云,岁月卒未纪。
苍茫见孤标,直插青天里。
山海拥金莲,乾坤落天柱。
四面刚风吹,白日不得止。
俯视飞鸟背,站站去如驶。
郡官破万缗,丹青焕如此。
秋光满扬州,旷然见千里。
雕甍触落日,丹槛吸溟澨。
脚下走鱼龙,眦前裂风雨。
吴楚几大邦,共此长江水。
阴气青濛濛,沧桑变无已。
回首问海若,登临复能几。
半世浮槎梦里过,归来随地觅行窝。
陆沈欲借舟权住,天问翻无壁受呵。
偶引雏孙问初月,且容时辈量汪波。
湾湾几曲青溪水,可有人寻到钓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