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蔽孤斋,空轩向夕开。
花低应露下,月暗觉云来。
烛牖轻蛾聚,风枝倦鸟猜。
无言聊隐几,万境一灵台。
暝色蔽孤斋,空轩向夕开。
花低应露下,月暗觉云来。
烛牖轻蛾聚,风枝倦鸟猜。
无言聊隐几,万境一灵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春夜景象。"暝色蔽孤斋,空轩向夕开"中的“暝色”指的是傍晚时分天色渐暗,而“孤斋”则是书房或小屋的意思,这里形容诗人独处的安静空间。“空轩”指的是窗棂,意象着随日暮打开心灵的窗户迎接夜幕。
"花低应露下,月暗觉云来"中,“花低”可能是由于晚风或重量的雨水让花朵垂挂。"应露"则隐含着春天夜间露珠滋润植物的意象,同时也寓示了诗人对自然细微之处的观察与感受。
"烛牖轻蛾聚,风枝倦鸟猜"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烛牖"指的是窗棂上的蜡烛光影,而“轻蛾”则是被光吸引而来集聚的昆虫。"风枝"暗示着微弱的夜风,"倦鸟"则形容那些在夜晚归巢时显得疲惫的鸟儿。
最后两句"无言聊隐几,万境一灵台"中,“无言”表达了诗人不愿用语言破坏这宁静夜景的情感,而“聊隐几”则是指随手拿起笔记下心中的所思所感。"万境一灵台"表明了诗人的心灵在这宁静的春夜中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和升华,达到了与自然万物合一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豁然的心境,是一首抒情至深、意境清新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