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瀼与西瀼,青天对落虹。
远山虚自应,流水曲相通。
石濑征帆过,江皋晚树空。
草堂长好在,寂寞傍丹枫。
东瀼与西瀼,青天对落虹。
远山虚自应,流水曲相通。
石濑征帆过,江皋晚树空。
草堂长好在,寂寞傍丹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江边景象。诗人以“东瀼与西瀼,青天对落虹”开篇,巧妙地将对称的地理景观与自然界的壮丽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壮观的画面。接着,“远山虚自应,流水曲相通”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水之间的静谧与连通,仿佛山与水之间有着无形的联系,既独立又相互依存。
“石濑征帆过,江皋晚树空”则将视角转向动态与时间的变化,通过“征帆”的移动和“晚树”的空寂,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换,赋予画面以生动感和时间的维度。最后,“草堂长好在,寂寞傍丹枫”以草堂为点睛之笔,不仅描绘了居住之所的静美,也暗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巧妙处理,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溪头雪后梅花发,飞凫东去朝双阙。
涉溪父老肩相摩,再拜路旁皆惜别。
问侯何以能得民,胸中仁气如阳春。
攀辕徒切侯不住,金马石渠须若人。
云溪野叟久闭户,时枉高轩肯相顾。
何不临分把一杯,天寒懒出无他故。
别离羞作儿女悲,此行稳上青云衢。
相思要得知健否,寄我平安双鲤鱼。
欲上青云却垂翅,归来扫轨空山里。
道人说相来叩关,酒半醺酣谈亹亹。
我今布褐终馀年,岂论燕颔并鸢肩。
谓予形是朱顶鹤,两眼藏神高颊颧。
彭殇寿夭谁无死,不将动目摇湛水。
道人去后若复来,定应难相壶邱子。
名士多相识,吾乡亦旧游。
知君倦行役,见我小淹留。
道路双青眼,风霜一敝裘。
人中逢燕颔,早为说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