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深托绿萝溪,风月何人共品题。
流水旧穿幽径转,乔林新与碧云齐。
一犁春雨儿耕稼,百瓮寒泉自灌畦。
随分无非安稳地,相逢何必问丹梯。
琴书深托绿萝溪,风月何人共品题。
流水旧穿幽径转,乔林新与碧云齐。
一犁春雨儿耕稼,百瓮寒泉自灌畦。
随分无非安稳地,相逢何必问丹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哲学意味。诗人吴与弼通过“琴书深托绿萝溪”,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寄情于山水之间的生活态度。风月无人共品题,更显出其超然物外的情怀。
“流水旧穿幽径转,乔林新与碧云齐”两句,以流水和高耸的乔木为载体,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壮美,同时也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永恒。流水穿越幽径,既有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暗示着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精神。
“一犁春雨儿耕稼,百瓮寒泉自灌畦”则进一步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日常景象,春雨滋润大地,农夫辛勤耕作,泉水自流灌溉田地,一幅宁静祥和、自给自足的画面跃然纸上。这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是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随分无非安稳地,相逢何必问丹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漠。他认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心安理得,便是幸福。与志同道合者相遇,无需追求高位显赫,真正的友谊和心灵的契合才是最宝贵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世俗功利的超越,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