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常时看屋椽,从来不结俗人缘。
早年曾悟出师表,晚岁始参齐物篇。
魔垒孤军降百万,诗坛一首当三千。
清溪结得茆庵未,闲欲寻君共泛船。
双眼常时看屋椽,从来不结俗人缘。
早年曾悟出师表,晚岁始参齐物篇。
魔垒孤军降百万,诗坛一首当三千。
清溪结得茆庵未,闲欲寻君共泛船。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善珍写给名叫孚老的朋友的一首赠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孚老的独特敬意和深厚的友情。首句“双眼常时看屋椽”描绘了孚老朴素的生活方式,他专注于内心世界,不与世俗之人交往。接着,“从来不结俗人缘”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超然和淡泊。
“早年曾悟出师表”暗示孚老在年轻时就具有高深的智慧和独特的见解,堪为后学的榜样。“晚岁始参齐物篇”则表明他在晚年深入研究哲学,特别是道家的齐物论,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魔垒孤军降百万”运用比喻,形容孚老的智慧如同一支孤军,能战胜众多迷惑人心的诱惑和困扰。“诗坛一首当三千”则赞美孚老的诗歌才华,认为他的诗作价值极高,胜过千军万马。
最后两句“清溪结得茆庵未,闲欲寻君共泛船”,表达了诗人希望能与孚老一同隐居在清溪边,享受宁静的时光,共享泛舟的乐趣,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孚老的敬仰和对友情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积雪未消惊白夜,欻思小艇钓云沙。
排檐故作纤纤笋,著树还开万万花。
最觉素娥相映发,不应青女妒容华。
麦如马尾年年在,枵腹鸣雷莫怨嗟。
道人祝融屩,胡为堕南州。
都无作相但粥饭,平生衲被姑蒙头。
曾郎手中大圆镜,朵颐赠之非暗投。
快烧铜瓶作蟹眼,铸成八载心如抽。
吾行踽踽饱阅世,葵苋独与衲子游。
君来适逢小摇落,水天拍拍团沧州。
唤醒北固龛底梦,拟披袈裟上扁舟。
且浇玉川七碗句,仍洗船子三寸钩。
摩挲正焙连城璧,少林老僧初不识。
他时一笑示灵源,五百比丘端失色。
幽丛鲜鲜凉雨馀,亦有黄花净供无。
知渠肉团久炯炯,玷翳浑灭如大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