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扬义旗。大小百馀战,劲气不少衰。
一朝赴敌先士卒,为臣死忠心不疑。
丈夫徇义贵得所,马革裹尸何足悲。
古人一战宁爱生,野死不葬乌死之。
问渠兹事胡乃尔,食君之禄分所宜。
君不见李陵降虏污青史,张巡骂贼真男儿。
谁云薰莸莫别白,董狐褒贬千年垂。
战城南,扬义旗。大小百馀战,劲气不少衰。
一朝赴敌先士卒,为臣死忠心不疑。
丈夫徇义贵得所,马革裹尸何足悲。
古人一战宁爱生,野死不葬乌死之。
问渠兹事胡乃尔,食君之禄分所宜。
君不见李陵降虏污青史,张巡骂贼真男儿。
谁云薰莸莫别白,董狐褒贬千年垂。
这首诗《战城南》是明代诗人江源的作品,通过描绘战场上的英勇与牺牲,展现了对忠诚、勇敢和正义的颂扬。
诗中开篇即以“战城南,扬义旗”点出主题,战争的背景与正义的旗帜并立,预示着接下来将展现的是一场为了道义而战的激烈冲突。接着,“大小百馀战,劲气不少衰”描述了战争的频繁与激烈,即使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士兵们的斗志依然不减,表现了他们对胜利的渴望与坚持。
“一朝赴敌先士卒,为臣死忠心不疑”进一步刻画了士兵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形象,他们不惜生命,以身许国,忠诚无二。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正是古代军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丈夫徇义贵得所,马革裹尸何足悲”则表达了对这种牺牲精神的赞美,认为即使最终战死沙场,也应视作荣耀而非悲哀。
“古人一战宁爱生,野死不葬乌死之”引用古人之事,强调了在生死面前,真正的勇士会选择为道义而战,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这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致敬,也是对后世的一种激励。
“问渠兹事胡乃尔,食君之禄分所宜”提出疑问,探讨为何人们愿意在战场上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答案在于他们接受了国家的供养,理应为国家奉献一切。这一句体现了对忠诚与责任的深刻理解。
最后,“君不见李陵降虏污青史,张巡骂贼真男儿”通过对比李陵投降与张巡坚守的故事,赞扬了张巡的英勇与忠诚,批评了李陵的背叛行为。这里不仅涉及个人选择的道德评判,也反映了对国家荣誉与个人节操的重视。
“谁云薰莸莫别白,董狐褒贬千年垂”总结全诗,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是非黑白终将被辨明,董狐这样的史官会公正地记录下每个人的行为与品德,让后人得以借鉴与学习。这句话强调了历史的公正性与道德评价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战城南》通过描绘战争场景,赞颂了忠诚、勇敢与正义,同时也对个人的选择与历史的公正进行了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