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得溪纱重染朱,剪来曾不费工夫。
曰名曰象凭人谓,试问群芳自识无。
浣得溪纱重染朱,剪来曾不费工夫。
曰名曰象凭人谓,试问群芳自识无。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剪红纱的技艺与寓意。首句“浣得溪纱重染朱”运用拟人手法,将溪纱比作被溪水洗涤后重新染上红色的布料,生动地展现了剪红纱的色彩之美。次句“剪来曾不费工夫”则赞美了剪红纱技艺的高超,仿佛轻而易举就能完成,体现了作者对工匠技艺的赞赏。
接着,“曰名曰象凭人谓”一句,巧妙地将剪红纱的作品与名称、形象联系起来,暗示作品不仅形似,更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等待着观者去解读和理解。最后,“试问群芳自识无”则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一个深思的问题:面对如此精妙的艺术品,是否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识得其中的奥秘呢?这不仅是对作品本身的肯定,也是对艺术价值的一种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剪红纱这一具体事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技艺之美、象征之深以及艺术鉴赏价值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敏锐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
不解苍苍意。古今来、把人僝僽,这般游戏。
只有疏狂吴季子,未许碧翁维系。
早脱屣、浮云金紫。
卧甒虚齐魂梦适,笑邯郸、瓷枕翻多事。
迷与悟,总非是。茫茫宇宙谁知己。
问丹青、可能摹出,填胸豪气。
睥睨人间双白烟,说甚幕天席地。
奈一片、雄心难死。
痛饮高歌聊作达,尽半生、踪迹壶中寄。
真自在,有如此。
浓连水色,弄嫩晴,苒苒青遍南陌。
别去王孙,愁满天涯,细雨又逢寒食。
销魂最是汀洲路,有翠袖、蘼芜同拾。
记送行、此地曾经古道,尚嘶金勒。
珍重,登楼望远,乱红点缀处,还衬游屐。
斗罢纤纤,小巷人归,但见烟痕狼藉。
馀香不断,斜阳瘦影,几度蝶寻蜂觅。
想昼间、梦绕池塘,好试谢家吟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