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悬知计已非,更堪留滞未成归。
即今白首负松菊,何处青山无蕨薇。
不恨老从中岁至,但悲事与素心违。
当斋寂寞生秋草,几度临风忆杜微。
一出悬知计已非,更堪留滞未成归。
即今白首负松菊,何处青山无蕨薇。
不恨老从中岁至,但悲事与素心违。
当斋寂寞生秋草,几度临风忆杜微。
这首诗是一位词人在对友人的怀念中抒发自己的感慨。开篇即点出“一出悬知计已非”,表达了对于过去某个计划或愿望的放弃,转而留恋于现实中的未竟事宜。接下来,“更堪留滞未成归”则是说在这样的情境中,更难以割舍那些未完成的事情回归平淡。
“即今白首负松菊”描绘了词人年华老去,头发如雪,手持松枝与菊花的景象,这是一种对于自然的亲近,也隐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紧接着,“何处青山无蕨薇”,则是表达了一种逃离尘世的愿望,但又感到无论走到哪里,那些烦恼和忧愁总是如影随形。
“不恨老从中岁至”表明词人对于年迈并无怨言,因为这是自然规律。然而,“但悲事与素心违”则透露了词人内心的苦楚,那些事情的发展与他原本的愿望背道而驰,这种落差让他感到无比的哀伤。
最后两句,“当斋寂寞生秋草,几度临风忆杜微”,则是说在静谧的书房里,词人感受到了秋天草木凋零的萧瑟,而每次面对微风,他都会想起那位名叫杜微的人。这不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也暗示了词人对于友情和往事深深的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以及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无尽追念。
雪残沙软草芽肥,梅萼翻檐柳拂堤。
山色翠连盘瓠石,水声清接武陵溪。
要看抚字归谈笑,且与经行试品题。
我亦钱塘江上去,书林猿鹤共凄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