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当壶口出,名以墨胎垂。
大老真惟汝,雠民更有谁。
鹿衔甘草过,人与夕阳随。
勺水殷勤荐,风流慕不衰。
庙当壶口出,名以墨胎垂。
大老真惟汝,雠民更有谁。
鹿衔甘草过,人与夕阳随。
勺水殷勤荐,风流慕不衰。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贤士伯夷和叔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他们的庙宇所在之地壶口的描述。诗人通过“庙当壶口出,名以墨胎垂”两句,巧妙地将庙宇的位置与历史人物的名声相联系,暗示了他们高尚品德的流传。接下来,“大老真惟汝,雠民更有谁”表达了对伯夷和叔齐作为道德楷模的认同,同时也暗含了对其他人的批判。鹿衔甘草过,人与夕阳随”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物活动的和谐共存,隐喻着道德与自然的统一。最后,“勺水殷勤荐,风流慕不衰”则表达了对先贤精神的敬仰与追随,即使时间流逝,这种敬仰之心也不会减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及其庙宇的描写,展现了对古代道德典范的深刻敬意,同时也蕴含了对当下社会道德风貌的反思与期待。
春晚苔深,怎幽径难寻,那日妆阁。
但破屋依然,闲了帘幕。
曾记栏杆同倚处,满阶尽是花飘泊。斜阳薄。
别恨迢迢,往事如昨。离索。扁舟晓角。
伤心千万里,何处栖托。料岑寂兰闺,孤灯泪落。
付与琴声情更切,最愁人月明风恶。烟波作。
梦被柳绵迷却。
社燕初归,嫩黄才吐,却早占春一半。
栏杆独凭,袅袅柔丝,最是共人肠断。
何事昼长梦回,轻染纤蛾,便成悽惋。
怕秋来万里,飘零无主,马蹄声远。
曾说与、芍药开前,青梅熟外,种种绿繁红倦。
丝风院落,潺雨黄昏,一叶蕉痕长捲。
多少幽情,付伊刚耐春寒,又凝春怨。
向清池影里,闲逗疏星几点。
一碧影摇空,捲晴烟,恰似奁开清晓。
昨夜报方生,村南北、已把游尘净扫。
棹歌何处,鸳鸯惊散圆沤小。
梅雨几番添几尺,渐没汀洲芳草。
坐来天上浮查,指弯环溪路,仙源近了。
萍藻半浮沉,苔矶湿、知有浣纱人到。相思渺渺。
桃花溪上离筵悄。
倘见渔郎须问讯,流过落红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