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无因系得他,野园荒径一何多。
不闻丝竹谁教舞,应仗流莺为唱歌。
栩栩无因系得他,野园荒径一何多。
不闻丝竹谁教舞,应仗流莺为唱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栩栩无因系得他,野园荒径一何多"两句中,“栩栩”形容事物的繁复或纷乱,但这里却是“无因”,即没有特别的原因或依附,只是在自然中自由自在地存在。这反映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的一种向往。"野园荒径一何多"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荒废不被世人注意的自然之道的喜爱与探索。
"不闻丝竹谁教舞,应仗流莺为唱歌"两句,则是诗人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寻找灵感,不需要人间的音乐(“丝竹”),而是直接从大自然的声音(如“流莺”,即蝴蝶飞鸣声)中获得启发,进而创作出自己的歌谣。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他在自然中找到艺术创造力的能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自由以及与大自然合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