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风无浪草无烟,晴日泷中好进船。
齧石远泉添瀑布,烧林峣岭足畬田。
且寻花溜听琴韵,莫向苔矶数酒钱。
自是桃源堪避世,津人休记义熙年。
软风无浪草无烟,晴日泷中好进船。
齧石远泉添瀑布,烧林峣岭足畬田。
且寻花溜听琴韵,莫向苔矶数酒钱。
自是桃源堪避世,津人休记义熙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水画卷。首句“软风无浪草无烟”,以轻柔的春风和无波的水面,营造出一种平和与清新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绿野之中。接着,“晴日泷中好进船”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阳光照耀下的泷水,暗示着乘船游历的愉悦与自由。
“齧石远泉添瀑布,烧林峣岭足畬田”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山间流水潺潺、岩石嶙峋与森林茂密的景象,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瀑布增添了生机,烧林之后的山坡上满是肥沃的农田,呈现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
“且寻花溜听琴韵,莫向苔矶数酒钱”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追求,他选择在花间小溪旁聆听琴声,远离世俗的纷扰,享受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而不是在苔矶上计算酒钱,追求物质的满足。
最后,“自是桃源堪避世,津人休记义熙年”借用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美景与和谐生活的避世之地。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必过于执着于历史的过往,而是要专注于眼前的美好与内心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鸟道雪岑巅,师亡谁去禅。
几尘增灭后,树色改生前。
层塔当松吹,残踪傍野泉。
唯嗟听经虎,时到坏庵边。
荒坟秋陌上,霜露正霏霏。
松柏自成拱,苫庐长不归。
浮埃积蓬鬓,流血在麻衣。
何必曾参传,千年至行稀。
卧梅书屋春光丽,客来叩户探清制。
卧梅老人倒屣迎,呼童执末趋同行。
云是天台红藤杖,天台老僧昔我贶。
二十五年常函藏,斑深色古寿者相。
摩挲今日拂尘埃,笑语閒庭步紫苔。
桃枝灵寿差堪拟,枯蔓苍藤何有哉。
杖端非饰不噎鸟,铭以篆书独夭蟜。
蓟门陈君雕镂工,公输刻凤出意表。
吾闻千岁藟为蘡薁藤,援以樛木同钩绳。
且复相随游锦市,应免他时投葛陵。
钟山千尺浓云护,曳枝年年湿芒屦。
应羡山灵有夙缘,自惭尘坌无欢趣。
百岁清閒非易求,得意当思五岳游。
眼见春花烂南陌,百钱买醉须阮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