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泪涔涔雨。料骚魂、水解千年,依然轻举。
还看吴儿胥涛上,高出浪花几许。
绝倒是、东南旗鼓。
风雨蛟龙争何事,问彩丝、香粽犹存否。
溪女伴,采莲语。古人不似今人苦。
漫追谈、少日风流,三三五五。
谁似鄱阳鸱夷者,相望怀沙终古。
待唤醒、重听金缕。
尚有远游当年恨,恨南公、不见秦为楚。
天又暮,黯凝伫。
襟泪涔涔雨。料骚魂、水解千年,依然轻举。
还看吴儿胥涛上,高出浪花几许。
绝倒是、东南旗鼓。
风雨蛟龙争何事,问彩丝、香粽犹存否。
溪女伴,采莲语。古人不似今人苦。
漫追谈、少日风流,三三五五。
谁似鄱阳鸱夷者,相望怀沙终古。
待唤醒、重听金缕。
尚有远游当年恨,恨南公、不见秦为楚。
天又暮,黯凝伫。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创作的《金缕曲》其十四。全诗采用了叠韵的艺术手法,通过对历史的追忆和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与今日艰辛的深刻感悟。
"襟泪涔涔雨"一句,以泪如溪流比喻心中的哀伤,展现了诗人的悲凉情怀。接着,"料骚魂、水解千年"则是用历史的长河来洗刷那些已逝去的英灵,表明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沉重。
在"还看吴儿胥涛上,高出浪花几许"中,诗人通过对古代美女的描绘,抒写了对往昔之美的怀念与赞赏。同时,这也暗示了现实中的落寞与不如往日。
"绝倒是、东南旗鼓"一句,通过战争的场景表达了时代的动荡与诗人的忧虑。而后面的"风雨蛟龙争何事,问彩丝、香粽犹存否"则是用自然界的变化和传统节庆的消逝,来反映社会动乱和文化的断裂。
"溪女伴,采莲语。古人不似今人苦"两句,通过对古代溪女采莲情景的描绘,强调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于现代生活艰辛的感慨。
随后的"漫追谈、少日风流,三三五五。谁似鄱阳鸱夷者,相望怀沙终古"部分,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英雄事业与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最后,"待唤醒、重听金缕。尚有远游当年恨,恨南公、不见秦为楚。天又暮,黯凝伫"几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和英雄事业的追忆,以及对于历史未能如愿实现的深深遗憾。
整首诗通过叠韵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历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