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仕犹堪寄白门,千秋吏隐意谁论。
熟官久已违清署,上客还能共绿尊。
漫向词林矜翰藻,且缘桑梓话乡园。
看君双翼垂天起,肯为萍飘断旅魂。
三仕犹堪寄白门,千秋吏隐意谁论。
熟官久已违清署,上客还能共绿尊。
漫向词林矜翰藻,且缘桑梓话乡园。
看君双翼垂天起,肯为萍飘断旅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孙宸对友人郭菽子北上拜访时的感怀之作。诗中表达了对老友再次相逢的喜悦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仕途与归隐的思考。
首联“三仕犹堪寄白门,千秋吏隐意谁论”,诗人以“三仕”自谦,表示虽多次出仕,但仍有寄情于白门(指南京)之意,同时提出对“千秋吏隐”的深沉思考,即在官场与隐居之间,如何找到内心的平衡与选择。
颔联“熟官久已违清署,上客还能共绿尊”,描述了诗人作为“熟官”久离官场,而今与“上客”重逢,能够一同举杯畅饮,享受片刻的欢愉与闲适。
颈联“漫向词林矜翰藻,且缘桑梓话乡园”,诗人以轻松的口吻,提到自己或许在文坛上追求文采斐然,但此刻更愿意与友人谈论家乡之事,表达了一种回归本真、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
尾联“看君双翼垂天起,肯为萍飘断旅魂”,诗人预见到友人将要离开,心中充满不舍。他希望友人如同展翅高飞的鸟儿,无论身在何处都能自由翱翔,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旅途平安、心境如水的祝愿。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选择的深思,语言流畅自然,富有哲理意味。
但凡入道,屏弃繁华早。
柔弱守清贫,把灵台、时时拂扫。
尘心起处,宜向死前观,凭乞化,做生涯,馀事绝论讨。
日来月往,勤炼先天宝。
默默内含光,照俗缘、番番颠倒。
无中还有,此理最幽深,功成日,行圆时,自有天书昭。
十里轻阴,一川新绿,不应春事来迟。
试探消息,犹未减罗衣。
谁信闺房秀色,倚风试、桃李先枝。
呈纤巧,吹香滴粉,漫放镜奁移。芳时。
常在眼,歌清舞软,烟缕霏霏。
向金徽促柱,玉局弹棋。
尽待功成九转,蓬莱近、未肯升栖。
还应是,梁鸿举案,同作百年期。
黄尘鬓发,六月长安道。羞向清溪照枯槁。
似山中远志,漫出山来,成个甚,只是人间小草。
升平十二策,丞相封侯,说与高人应笑倒。
对清风明月,展放眉头长恁地,大醉高歌也好。
待都把功名付时流,只求个天公,放教空老。
玉京岩、龙香海南来,霓裳月中传。
有六朝图画,朝朝琼树,步步金莲。
明灭重帘画烛,几处锁婵娟。
尘暗秦王女,秋扇年年。
一枕繁华梦觉,问故家桃李,何许争妍。
便牛羊丘陇,百草动荒烟。
更谁知、昭阳旧事,似天教、通德见伶玄。
春风老、拥鬟颦黛,寂寞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