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尘鬓发,六月长安道。羞向清溪照枯槁。
似山中远志,漫出山来,成个甚,只是人间小草。
升平十二策,丞相封侯,说与高人应笑倒。
对清风明月,展放眉头长恁地,大醉高歌也好。
待都把功名付时流,只求个天公,放教空老。
黄尘鬓发,六月长安道。羞向清溪照枯槁。
似山中远志,漫出山来,成个甚,只是人间小草。
升平十二策,丞相封侯,说与高人应笑倒。
对清风明月,展放眉头长恁地,大醉高歌也好。
待都把功名付时流,只求个天公,放教空老。
这首《洞仙歌》是元好问的作品,描绘了一位在乱世中身处长安的人物形象。诗中的主人公满头黄尘,感叹岁月无情,他的鬓发已显枯槁,不愿面对清澈溪水中的映像,那憔悴的模样如同山中远志偶然出山,显得微不足道,仅如世间一株小草。他反思社会现状,对那些升平之策和封侯的梦想表示怀疑,认为这些只会让高洁之人嘲笑。
在清风明月之下,他选择以开朗的心态面对生活,纵情饮酒高歌,不愿将功名利禄束缚自己,只希望能随时间流逝,自然老去,不追求世俗的功成名就,只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野寺云山一水分,山光如水水连云。
江帆晴引乌台兴,莲沼香浮绿绮文。
物外逍遥周柱史,诗怀高逸鲍参军。
相期此日非生客,帝里声名蚤已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