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岭至崇安,沿建溪而行的旅程,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诗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山川之美,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人生天地间,驰马历大块。” 开篇即以豪迈之气,表达了人在广阔天地间的自由与追求。“行乐须及时,流光逝难再。” 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及时行乐。接下来,“役役功名羁,历历山水迈。” 表达了对功名的淡然,对山水的热爱。
“伟哉东南区,奇险闽粤最。” 赞美了东南地区的壮丽与险峻。“车书四海同,风气一岭界。” 描述了文化的交流与地域的界限。“肩舆度层霄,手棹下急濑。” 通过乘坐轿子和划船的场景,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与乐趣。
“四山抱回流,环合如束带。” 描绘了山环水绕的美景。“玉井莲叶飘,仰高天作盖。” 则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倏驰丹峰前,却在紫岭背。” 展现了山峰的变换与流动之美。
“微云间烟霞,疏雨洒松桧。” 描述了云雾缭绕、细雨蒙蒙的景象。“深林樵牧归,落日山鬼会。” 则是夜晚森林的宁静与神秘。“雪瀑挂冰帘,林风响天籁。” 再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
“石梯驾仙岩,往往遗骨在。” 提及了古代遗迹的存在。“瑶草石上生,丹药市中卖。” 描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巍巍考亭祠,过客祠下拜。” 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溪水自成文,上接洙泗派。” 比喻溪流如同文字,连接着古代的文化。“唤渡云门僧,貌古清可爱。” 描述了与僧人的相遇。“手把青松枝,趺坐溪石罅。” 展现了与自然的亲近。
“悬崖虹栈危,插竹渔网晒。” 描述了险峻的山崖与繁忙的渔村。“山高人蚁旋,下视舟一芥。” 对比山高与人的渺小。“轻舫类飞鳅,宛转乱石隘。” 形容船只在狭窄河段的灵活穿梭。
“峥嵘龙角尖,磊砢鼋首癞。” 描述了山石的奇特形状。“槎牙激颓波,出没如水怪。” 表现了水流的湍急与神秘。“万古槌地雷,三峡泻泙湃。” 描述了自然力量的壮观。
“峰峦争送迎,奔走万马快。” 比喻山峰的动态之美。“箭过耳生风,开口不暇咳。” 描述了疾风的呼啸。“峭壁起冲流,恍若巨鳌戴。” 形容山壁与水流的壮观。
“山有旧题名,岁久字刻坏。” 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览此前人踪,徒为后人慨。” 对过往的追忆与反思。“天气易寒暄,光阴倏明晦。” 描述了时间的流逝。“浩荡三日程,应接千万态。” 表达了旅程的丰富与变化。
“会登天柱峰,一览宇宙大。” 表达了对更高境界的向往。“少吐胸中豪,神游八方外。” 描述了内心的豪情与广阔的想象。“题诗赠山灵,清气留胜概。” 结尾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赞美与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遗迹、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历史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