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怡山长庆寺》
《怡山长庆寺》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行行金碧里,气象恍如春。

不记来时路,自嫌衣上尘。

院香知有佛,僧静似无人。

十载京华梦,相逢一欠申。

(0)
注释
金碧: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恍如:好像,仿佛。
不记:忘记,记不清。
自嫌:自己感到厌烦,此处指对尘土的嫌弃。
衣上尘:指旅途中的风尘仆仆。
院香:寺庙或庭院里的香气,通常指佛香。
僧静:僧人静默无声,形容环境清净。
十载:十年。
京华:京都繁华之地,这里指京城。
一欠申:久别重逢之意,古代口语中表示长久未见。
翻译
在金碧辉煌的环境中,景象仿佛春天一般。
已经记不清来时的道路,只觉得身上沾染了尘埃。
院子里的香气让人知道有佛的存在,僧人静寂得仿佛无人在场。
十年京城的梦幻生活,如今重逢仿佛久别重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境界。开篇“行行金碧里,气象恍如春”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不失庄重的氛围。“金碧”通常用来形容建筑物的美丽,这里可能指的是寺庙的雄伟。接下来的“不记来时路,自嫌衣上尘”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和超脱心态,不再留意于世间的繁华,只是感到自己身上的尘埃令人生厌。

中间两句“院香知有佛,僧静似无人”更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通过对寺院中香气和佛像的描绘,以及对于僧侣静默状态的感受,表现出一种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在这里,时间似乎已经静止,空间也变得空灵而宁静。

最后两句“十载京华梦,相逢一欠申”则带有一种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十载”即十年,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过去十年的回忆,那些在京城中的日子如同一场梦。而“相逢一欠申”则是一种对于友情或灵魂伴侣的渴望,希望能够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知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寺院生活的描写,以及对时间和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化和精神寄托的愿望。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还丹歌·其三

长生药,不死丹,世人欲作寻复难。心犹豫,意迟疑。

八丹方法由来有,如何不取一门知。

二人语,共商量,日夜寻思不死方。

若取黑铅并姹女,腾身天上自翱翔。

一为左,一为右,阴阳具足还丹就。

真须炼,必长生,逍遥自在紫云庭。

(0)

金液还丹歌·其二十三

悟者犹如返歧踪,迷途不易寻路苦。

三人运合同一原,本性何曾离宗祖。

(0)

门前清江水,流水秦人家。

(0)

晴望东溟小,夜观南斗长。

(0)

秋渡颍水

荡子乘春夜,行歌渡颍川。

云浮初蔽月,风动乍摇船。

暗水空流响,惊人信莫前。

唯闻靡靡曲,砂上叹□捐。

(0)

偈颂并序·其二十一

道情六用如眉用,用处如眉始可观。

人见道时如寂寞,人情全是道情安。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