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子乘春夜,行歌渡颍川。
云浮初蔽月,风动乍摇船。
暗水空流响,惊人信莫前。
唯闻靡靡曲,砂上叹□捐。
荡子乘春夜,行歌渡颍川。
云浮初蔽月,风动乍摇船。
暗水空流响,惊人信莫前。
唯闻靡靡曲,砂上叹□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春夜渡过颍川的情景,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情感。
首句“荡子乘春夜”,点明了人物身份和时间背景,荡子即游子,春夜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行歌渡颍川”描绘了游子边走边唱的情景,歌声在夜空中回荡,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孤独与自由的意味。
“云浮初蔽月,风动乍摇船”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云遮月,风动船,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游子内心情感的波动与不安。
“暗水空流响,惊人信莫前”中,“暗水”暗示水流在黑暗中无声流淌,却能听到水声,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也是对游子内心世界的投射,他仿佛在寂静中听到了自己的心声。“惊人信莫前”则表达了游子内心的犹豫与恐惧,面对未知的前方,他不敢轻易前行,既有对未来的不确定,也有对过去留恋的不舍。
最后一句“唯闻靡靡曲,砂上叹□捐”中的“靡靡曲”指的是悠扬的乐曲,游子在沙滩上倾听,心中满是感慨与无奈。此处的“叹□捐”可能是指感叹时光的流逝或对某种事物的放弃,表达了游子在旅途中对生命、爱情、理想的深深思考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子在春夜渡河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游子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生命、命运的深刻思考。
城东一望许,连簇水云村。
岿然双奇峰,云是桐璞墩。
璞乃玉由藉,桐以琴故栽。
山辉知玉生,桐茂本滋培。
筑墩种桐玉,陈均寓深趣。
匪为纵游衍,知德斯能喻。
比德以玉润,养心如种桐。
温密似仁智,衰茂系勤慵。
积养已有馀,玉见桐复茂。
当入大匠手,将来谒君后。
南州文墨儿,祁祁会如云。
高调凌霄汉,眼界空昆崙。
簌列烝民蒲,殽陈行苇臄。
醵聚泻素怀,宛若天上客。
倚剑发浩歌,为谢桐璞墩。
伐桐作琴瑟,玉烟辉乾坤。
我忝读父书,视君为执友。
鸣珂金马门,他日同携手。
质庵乃小隐,栖迟厌世烦。
旦旦铲华采,而欲寻根源。
举世尚文辞,质庵讷不言。
举世尚华饰,质庵行是敦。
一质而已矣,多文奚足云。
吾请为质庵,近前一致词。
文质贵彬彬,昔闻之先师。
不见子桑户,谓孔文无质。
欲说而质之,贻笑至今日。
不见孔仲尼,讥户质无文。
欲说而文之,户坚如不闻。
我学仲尼者,质庵无我弃。
他日见质庵,当以文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