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从侄廉伯还新淦》
《送从侄廉伯还新淦》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忆别乡关忽五年,远来相见各凄然。

为怜骨肉情难尽,力济艰危谊独全。

去雁嗈嗈低远浦,征帆渺渺隔长川。

倚门白发悬相望,早促归程慰目前。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金幼孜所作的《送从侄廉伯还新淦》。诗中描绘了诗人与从侄别后五年重逢的场景,充满了离愁别绪和亲情的温暖。

首联“忆别乡关忽五年,远来相见各凄然。”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跨度之长以及重逢时的感伤情绪。诗人回忆起与从侄分别五年的情景,心中满是感慨,当两人终于在异地重逢时,却因长时间的分离而感到格外悲伤。

颔联“为怜骨肉情难尽,力济艰危谊独全。”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表达了对亲人之间深厚情感的珍视,即使在艰难困苦之时,也尽力维护和延续这份友谊,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超越时空的深情厚谊。

颈联“去雁嗈嗈低远浦,征帆渺渺隔长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南飞的大雁在远方低鸣,象征着离别的哀愁;而远处的船只在宽阔的江面上显得渺小,暗示着分别后的距离与孤独。

尾联“倚门白发悬相望,早促归程慰目前。”则将情感聚焦于家庭的温暖与期待上。年迈的父母倚靠在门口,满头白发,眼中满是对儿子早日归来的期盼。这一画面温馨而又催人泪下,表达了家人对游子的深深思念和迫切希望团聚的心愿。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离别与重逢之间的复杂情感,以及亲情与友情的珍贵。金幼孜通过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传递了对亲人和朋友之间深厚情感的赞美与珍视。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和王朝议韵

晚日转云头,长空收雨脚。

稍觉暑气清,独坐倾桑落。

兴来或醉吟,接䍦还倒著。

胸中了无忧,事事俱脱略。

缅怀我友朋,踪迹东西各。

几欲往从之,恨被微官缚。

此来得夫子,臭味颇相若。

倾盖便论心,开怀不我却。

新诗一何工,清思渺寥廓。

才如李杜雄,句压曹刘弱。

顾我志意衰,笔力不如昨。

明时百无用,正恐填沟壑。

公馀幸少闲,对酒且深酌。

拭目看诸公,衮衮登台阁。

(0)

假山

我爱青山欲细看,如何不在户庭间。

聊移野外玲珑石,来作窗前重叠山。

拄笏已堪供啸咏,杖藜还更得跻攀。

莫言道院过从少,亦有修眉相伴闲。

(0)

挽谢次安二首·其一

耆旧今无几,乡闾素所依。

官登五马贵,年及七旬稀。

一旦成长往,九原谁与归。

寒风吹画翣,回首泪空挥。

(0)

和郭教授立春除夜之作二首·其一

儿童争喜岁时新,老去方知感此辰。

始具杯盘来送腊,又簪幡胜去鞭春。

满斟蕉叶休辞醉,且对桃花痛饮醇。

况有故人能过我,相看岁晚更情亲。

(0)

和胡宗泽见寄·其二

故人皮里贮阳秋,爱我身如不系舟。

羞向人间为谄首,喜来林下作遨头。

虽无仙骨能骑鹤,尚有閒心可狎鸥。

乘兴惠然时过我,一樽相对笑言稠。

(0)

和许守喜雪韵

冻云垂地木停号,六出飞花遍九皋。

已见随车翻缟带,还疑纵猎散风毛。

幽人乘兴空回棹,公子无言独拥袍。

顾我年来诗思涩,强吟冰柱愧才高。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