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三尺雪,匹马向荒榛。
窈洞看冰柱,危峰迟日轮。
水边寒啄鹤,松下晚樵人。
恐有孤儿在,寻幽一问津。
空山三尺雪,匹马向荒榛。
窈洞看冰柱,危峰迟日轮。
水边寒啄鹤,松下晚樵人。
恐有孤儿在,寻幽一问津。
这首诗描绘了藏山的冬日景象,以及诗人对历史人物程婴和孙杵臼所藏赵氏孤儿之地的探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与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首句“空山三尺雪”,以“空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紧接着“三尺雪”则直接描绘了冬日山间的雪景,给人以寒冷而纯净的感觉。这一句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一段关于历史与自然的对话。
“匹马向荒榛”一句,通过“匹马”这一孤独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荒凉与诗人的孤独感。同时,“荒榛”也暗示了历史的痕迹与时间的流逝,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窈洞看冰柱,危峰迟日轮”两句,分别从视觉和时间的角度描绘了藏山的自然景观。冰柱的形成与消融,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循环;而“危峰迟日轮”则通过对比日升与山峰的高度,表达了时间的缓慢流动与自然界的壮丽。
“水边寒啄鹤,松下晚樵人”两句,将画面转向了更为生动的人类活动。鹤在水边觅食,樵夫在松树下劳作,这些日常场景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增添了生活的气息。通过这些细节,诗人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最后,“恐有孤儿在,寻幽一问津”两句,直接指向了诗的主题——对历史人物程婴和孙杵臼所藏赵氏孤儿之处的探寻。诗人不仅关注自然之美,更深入历史的深处,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及其行为的敬仰与思考。这里的“孤儿”既指历史上的孤儿,也可能暗喻诗人在寻找历史真相过程中的孤独与探索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双重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春晖庭下春云暖,春草轩前草长短。
中有百岁宜男花,一色青蚨缀枝满。
青蚨子母生死恩,草有灵芝生孝门。
春晖照人春不老,芝草阑干芝有孙。
当时梦生芝草绿,瑶草琅玕栖别鹄。
孤儿日长草忘忧,锦绷护儿如护玉。
春菲菲,草油油,千金骏马五花裘。
吁嗟儿兮毋好游,铜驼陌上春风愁。
草萋萋,春杲杲,游子归来在远道。
堂前何以报春晖,身上春袍照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