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烟霞一洞深,悄无鸡犬昼沉沉。
老僧尚有栖禅迹,游客时闻击磬音。
石窍漏天三百丈,井泉到海几千寻。
仙家景象人难道,天遣悬崖落笔吟。
路入烟霞一洞深,悄无鸡犬昼沉沉。
老僧尚有栖禅迹,游客时闻击磬音。
石窍漏天三百丈,井泉到海几千寻。
仙家景象人难道,天遣悬崖落笔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秘而幽静的洞天仙境,充满了神秘与自然之美。首句“路入烟霞一洞深”,以“烟霞”二字渲染出洞天的朦胧与神秘,引人遐想。接着,“悄无鸡犬昼沉沉”一句,通过环境的寂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
“老僧尚有栖禅迹,游客时闻击磬音”两句,将历史的痕迹与现代的访客相交织,既有古人的智慧与修行的痕迹,又有现代人对这份宁静的追寻和感悟。这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和谐状态的向往与赞美。
“石窍漏天三百丈,井泉到海几千寻”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石窟中天光的透漏,井水的源头直通大海,这样的景象既是对自然力量的赞叹,也是对宇宙广阔无垠的想象。
最后,“仙家景象人难道,天遣悬崖落笔吟”表达了对这种仙境难以言喻之美的感慨,以及诗人自己仿佛被赋予了天赐的灵感,能够将这份美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心灵深处那份宁静与和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