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明月,人世苦昏昏。
山色无今古,谷云常吐吞。
微言谁与析,妙理独难论。
万树秋风老,先生道自尊。
天下有明月,人世苦昏昏。
山色无今古,谷云常吐吞。
微言谁与析,妙理独难论。
万树秋风老,先生道自尊。
这首诗以“天下有明月,人世苦昏昏”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明亮与人间的混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接下来,“山色无今古,谷云常吐吞”两句,通过描绘山水的永恒与变化,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微言谁与析,妙理独难论”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暗示了真理的深奥和理解的困难,同时也表达了对高深学问的敬仰和追求。最后,“万树秋风老,先生道自尊”以自然景象收尾,暗喻着岁月的流逝和智慧的积累,同时赞扬了朱夫子(即朱熹)的道德尊严和学术成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借景抒情,寓理于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知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赞美。
赵州住院二十年,折脚禅床欠一边。
灰头土面半饥饿,苦涩家风今古传。
翻笑今人做长老,恰似官人问职田。
职田多,我便去,免见钵盂无著处。
职田少,我不去,生怕没盐兼没醋。
禅门难得好儿孙,正眼近来如扫土。
慧林首座久韬藏,个中果熟自然香。
大海钓鱼拚得失,空船归去也无妨。
十年此地征尘染,谁与山川还旧观。
九华小样出君家,要续个中消息断。
此郎与山对立玉,几上重重见陵谷。
安知可备宫架悬,乐府待之八音足。
他山岂无石一拳,如琮断方璧断圆。
不如此峰真巧具,六窗七窍俱天然。
君今落帆锡山近,挈石寻泉丫无恨。
会须漱石更枕流,世事入门君勿听。
当暑独披襟,谁同梁甫吟。
山林劳客梦,帘幕断人音。
庭籁迎秋静,宫云傍晚阴。
赖传诗句好,偏慰未归心。
秋蘋一寸风,吹我邺王台。
台边委黄落,穗帷化飞埃。
平生三径步,屐齿粘苍苔。
羁栖望不到,蝇头写归来。
人间持板手,欲展何由开。
再拜丈人行,卷投当琼瑰。
丈人龙眠龙,挟策奔风雷。
毫端须臾寄,一挽正始回。
年来心法孤,骎骎古炉灰。
渊明不并世,此士谁为才。
紫鸾固超诣,白鸥竟何猜。
所期岂朝华,岁莫傥相陪。